全国肉牛遗传改良计划(2011-2025年)
日期:2012-12-05 10:13
度提高了生产性能。但牦牛养殖区域生存条件严酷,改良工作与其他牛种相比难度大,普遍采取自然交配的模式,人工授精覆盖面低。牦牛育种场少,育种群规模小,制种供种能力低,缺乏科学选育和种质交换,近亲繁殖严重,致使牦牛繁殖力和生长速度下降。
  牦牛遗传改良以提高生产性能和种群供种能力为主。在加强地方牦牛品种保护的同时,对大通牦牛等品种要加强种牛场建设,扩大生产性能测定规模,提高种公牛供种能力。要积极推广优良种公牛本交,提高主产区牦牛的生产性能。在有条件的地区,有计划推广人工授精杂交改良技术,适当开展娟姗
18/40 下一页 上一页 首页 尾页
返回 |  刷新 |  WAP首页 |  网页版  | 登录
07/14 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