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商务部网站对2016年冷链物流发展中央财政支持省市评审结果进行了公示。山东、河南、重庆、宁波、新疆、河北、广东、四川、青海、宁夏,这十个省市将获得数亿元中央财政资金支持。在被选中的这十个省(区、市)中,属于西部省市的有5个,重庆、新疆、四川、青海和宁夏。对于西部地区来说,冷链物流一直是该地区电商发展的“痛点”。此项举措说明国家从全国发展大局和人民生活品质角度对冷链物流日益重视,这对于2016年国内冷藏保温车市场来说是一剂强心剂。
一、中央大力支持冷链物流发展的原因
第一,随着货物储运的种类不断增多,有些货物在储运过程中易受到外界温度、湿度等条件影响而发生腐烂变质。为了保持易腐货物的本来品质和使用价值,冷冷链物流便应运而生。目前,发达国家冷藏运输率达50%以上,美、日、西欧等国家高达80%~90%。我国的冷藏车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近几年来发展得很快。有资料显示,目前国内冷藏保温车的保有量约有4万辆,每年产量为6000-7000辆,我国易腐货物的冷藏运输率仅为15%-20%,而发达国家为80%-90%。美国冷藏、保温车的保有量为16万辆,日本为12万辆,我国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明显不足。目前国内大量需要冷藏运输的货物还是靠普通车辆运输,冷藏保温车市场发展前景广阔。
另外,中国冷链产业网数据显示,由于保鲜技术落后,我国每年约有20%~25%的果品和30%的蔬菜在中转运输及存放中腐烂损坏,损坏总量每年高达上亿吨,价值高达750亿元。另一个数据是,在美国,平均每500人就有一辆冷藏车,我国台湾是1000人一辆,而中国大陆有13亿人口,但冷藏车的保有量才4万辆。专家估算,我国已有冷藏容量仅占货物需求的20%~30%。
第二,中国是农牧业生产大国,又是易腐食品的生产和消费大国,冷链市场潜力巨大。我国肉类、水产品和鸡蛋等产品的产销量均居世界首位,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25.13%、17.98%和42.85%。城市猪、羊、牛肉销量每年达3000多万吨,禽蛋禽肉近2000万吨,奶类、奶制品约600万吨,水果、蔬菜产销量更大。目前,我国有肉类食品加工厂2500多家,年产肉类食品6000万吨;速冻食品加工厂2500多家,年产速冻食品超过1000万吨;冷饮生产企业1500多家,年产量1000多万吨;此外,每年还有5000万吨的水产品,3.5万吨蔬菜,6100万吨水果,这些超过亿万吨的食品需要通过冷藏运输满足消费者需求。然而,我国上述食品的冷藏运输率只有15%左右,与发达国家80%的比率相差甚远。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对冷冻冷藏食品的消费越来越多,冷藏冷冻食品每年增产约10%。预制食品销售额占冷冻食品销售总额42.44%,在我国的发达城市,冷冻肉已占到人均年消费肉量的10%-15%,而尽管目前冷藏蔬菜的消费总量仍较小,但随着保鲜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提高,消费也呈上升趋势。所以,冷藏车行业的需求量,必定会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加。
第三,国内冷链物流问题重重。一是.冷链物流企业规模小,管理差、集中度低。小企业数量过多而规模以上的全国性企业数量偏少,大多数企业实力偏弱,存在“多、小、散、乱”的现象。目前我国冷链市场规模已达到11200万吨左右,但是,第三方冷链物流行业特点依然是以“小众”为主。从中物联发布的“冷链物流企业百强排名”来看,在规模方面,冷链百强企业总收入为109.02亿元,只约占全国冷链总收入的10%左右。可见,我国冷链物流发展不平衡的现象仍然很明显,冷链物流市场化水平和集中度仍较低。二是.冷链成本居高不下,收益甚微。生鲜电商所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冷链物流成本较高,一般在30%-40%,甚至超过100%,如果不能很好的控制成本,要想活下来很难。三是断链”问题严重。生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出现的“断链”现象却成为造成食品安全隐患的罪魁祸手。从中国冷链市场一直存在的“最后一公里”瓶颈到今年两会上李小红代表提出的“抓好农产品冷链物流‘最先一公里’的发言”,生鲜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屡见不鲜。目前国内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主要从事冷链的仓储和运输环节,没有形成完整、系统的冷链;我国冷链物流标准缺乏,生鲜农产品产后预冷技术和低温环境下的分等分级、包装加工等商品化处理手段尚未普及。对于冷链物流企业来说,无论是“最先一公里”还是“最后一公里”,如何保障食品在运输过程中始终处于低温状态是整个冷链体系的重点,更是难点。四是完整的冷链体系尚未形成。目前国内冷链的市场化程度很低,第三方介入很少;冷链的硬件设施建设不足、设施设备陈旧、技术含量低,无法为易腐食品流通系统地提供低温保障,易造成大量损耗,不仅物流成本过高,还易出现安全隐患;冷链缺乏上下游的整体规划和整合;技术标准不完善;冷链物流配套不协调、布局不合理;冷链物流与货物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二、冷链物流服务的主要范围
1、医药市场:医药冷藏物流,主要是指在医药生产、制造、流通行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以符合药品GMP与GSP管理为前提的低温条件下的药品物流现象,是需要特别装置、注意运送过程、时间掌控和运输型态的特殊物流形式。一般而言,凡是要求在低温条件下(2度到8度)储存的药品的流通,都属于医药冷藏物流范畴。有数据显示,医药冷藏品的销售金额一般占我国医药流通企业总销售额的3%~8%,虽然比重不是太大,但是近年来却有逐步上升的趋势,而且随着国家的药品药事法规的进一步管理到位,医药冷藏物流将成为我国医药物流行业中需要重点发展的领域。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医疗保障水平大大提高,对医药产品的物流过程要求也逐步提高,我国医药市场发展迅速并且增长潜力巨大。在医药行业火热的背后,医药冷藏物流的市场总需求将高达近百亿元,但目前我国能为客户提供合适的冷藏物流服务的企业却不多。因此,医药冷藏物流领域不失为我国医药物流行业的另一个有效发展空间。
2、冷饮市场:我国冷饮市场的消费总量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55万吨增长到2002年的147万吨。消费的季节性差异逐步消失,但与世界平均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市场潜力也很大。据上海市食品研究所的调研表明,2005年全国冷饮产量达200万吨,2010年达到260万吨,人均消费量可达到2公斤/年;2015年产销量将达到310万吨,人均消费量可达到2.4公斤/年。随着人们冷饮消费习惯的改变、人均收入增加、消费群体不断扩大以及我国城市化的发展,一段时间内,冷饮的生产销售仍将呈现上升趋势。
我国冷饮生产企业主要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华东、华北和中南三个大区,广东、北京、上海、东北是目前产销量最集中的四大地区。2002年,冷饮行业销售超亿元的大型企业只有9家,中型企业也不过18家,其中内蒙古伊利全国产销量超过10万吨,实现销售额将近9亿元,为全行业第一。伊利、和路雪、光明、雀巢、蒙牛等品牌在主流市场的占有率超过80%,已初步形成寡头垄断局面。
虽然国内冷饮产销稳步上升,但是由于市场竞争十分激烈,冷饮生产进入微利时代,统计资料显示,食品工业年平均销售利润率最低就是冷冻饮品行业,目前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但是,不论怎样,企业的发展,产品的配送,都与冷藏车息息相关。
3、肉制品市场:据相关统计,国内肉类消费由2001年的6373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10000万吨左右,继续保持稳步上升趋势,可以预计,未来增长空间仍然巨大。
我国肉制品加工业已经历市场启动阶段,目前正值成长期。此阶段的特点是消费群体迅速壮大,但肉类制品人均占有量远低于发达国家。经济持续增长,国内有效需求充足、国际实际需求大是肉类消费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在未来10年内,肉类加工业将进入一个新的高速发展期。
肉类食品的消费除在城市仍有扩展的余地外,在农村有着更大的增长潜力。随着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肉类食品消费数量会在较长时期内持续增长。据统计2010年,国内肉制品人均年消费量将达10公斤,肉制品占肉类总产量比重将上升到13%左右,但也只达到目前发达国家肉类转化率1/3的水平。
肉制品加工业的利润率为2.93%,经济效益比较好。2002年肉制品企业中,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有2家,分别是河南双汇实业集团公司和山东金锣企业集团总公司。超过20亿元的有2家,分别是山东大龙实业公司和山东华盛集团总公司。超过10亿元的有4家,有近1/2的产品销售收入集中在大型企业。这些企业,在近几年,又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如河南双汇,山东金锣早已突破100亿大关。2010年,河南双汇有望创造突破500亿的骄人成绩。
山东、河南两省丰富的原料资源和独特区位优势,使其成为国内肉类加工业的集中地。2002年山东省肉类加工企业162家,占全行业总数量的16%,其次是河南省有139家。2002年山东省占全国总销售额的40%,达263.64亿元,位居第一;河南省约占20%,为126.96亿元,两省合计超过全行业60%,行业集中度比较高。山东、河南已成为企业冷藏物流的控制中心和肉制品集散中心。
4、速冻食品市场:速冻食品是利用现代速冻技术,在-25℃以下迅速冻结,然后在-18℃或更低温度条件下贮藏并远距离的运输、长期保存的一种新兴食品,常见的有速冻水饺、速冻汤圆、速冻馒头等。从1995年起,我国速冻食品的年产量每年以20%的幅度递增,年产量接近1000万吨。据不完全统计,近年来,我国现有各类速冻食品生产厂家近2000家,年销售额达100亿元。自2000年起的连续几年里,全国连锁超市中销售的食品日用品中,速冻食品销售额均名列第一。
速冻食品品牌中,三全、思念、龙凤占据三甲位置,并均以超过10%的市场占有率雄居第一集团。2010年,三全更以过20亿元的年销售额成为全国速冻食品市场的龙头企业。第二集团品类众多,但每一种所占市场份额均十分有限。速冻食品对贮藏运输要求十分严格,必须保证在-18℃以下。目前,专业化、社会化、并能不断适应市场变化的速冻食品冷藏配送体系尚未形成。市场前景仍然被看好。
5、乳制品冷藏物流市场:自1990年以来,我国以牛奶为主的乳制品进入快速发展期。1990-2000的10年平均年增长率为12.1%,居世界第一。2003年产量达到1625万吨,人均占有量达到10.4公斤/人。
一般情况下,生产的鲜奶都需要运至乳品厂进行加工,属于鲜度要求严格的商品,天天都要配送。如果运输不当,会导致鲜奶变质,造成重大损失。为保证质量,鲜奶运输有特殊的要持续增长,工业增加值增长率高求:为防止鲜奶在运输中温度升高,尤其在夏季运输,一般选择在早晚或夜间进行;运输工具一般都是专用的奶罐车;为缩短运输时间,严禁中途停留;运输容器要严格消毒,避免在运输过程中污染,容器内必须装满盖严,以防止在运输过程中因震荡而升温或溅出。
三、冷链物流市场潜力巨大带动冷藏保温车市场
2016年将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随着“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等国家大战略的实施,2016年以及在“十三五”期间冷链市场都将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一是冷链物流市场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从宏观上看,国内自贸区试点扩大,进口生鲜品类和数量大幅提升;APEC后亚太自贸区取得更大突破,进而带来新机遇,国内冷链企业开始跟随国家战略逐渐走出国门,跨境收购成为一种新动向。从微观上看,国内人均消费力提升,对生鲜食品品质要求提高,对冷链标准认知加强。农村市场需求激活,以及农产品进城、出国,将进一步刺激冷链的发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生活消费的不断升级,人们对食品安全和生命健康的进一步关注,冷链行业的总体发展趋势仍将一路高走。二是互联网 冷链物流将继续发力。随着冷链 互联网的不断融合,原有的产业机构和供应链将被重塑的同时,必将释放新的冷链商机,谁能抓住机遇,谁就有可能脱颖而出。三是资本将进一步向冷链市场流动和集聚。除了制造商直接切入、传统物流商切入、电商切入外、贸易商(生鲜进口贸易的贸易商和货代等)、制冷设备商已经高调进入冷链物流行业,相信后面还会有跟进者。随着第三方冷链、生鲜电商、冷链园区、冷藏设施等细分市场成为投资热点,资本的介入和驱动力度日益加强,今后会有更多的国内外企业携资本的优势跨界进入冷链物流市场。四是冷库基建持续升级为冷藏保温车开辟新的市场。据农业部测算,到2020年我国的人均蔬菜占有量在现有的370公斤基础上还要增加30公斤,新增需求则主要通过提高单产和减少损耗解决。另外,速冻食品的产量以20%的速度递增,近三年来甚至以35%的高速度增长,远高于全球9%的平均增长速度。从目前的发展现状来看,冷冻冷藏的巨大市场需求,迫切需要冷库等冷链产业的大幅度上升,完善和大力发展中国冷链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国冷链正面临着大发展的历史机遇。无论是发展快速的中东部,还是西部市场对冷库的需求潜力都是非常巨大的。五是快递业呈爆发式增长,持续带动冷链物流细分市场。近年来,快递行业以50%以上的增速快速发展,它以数倍于国民经济的增速,成为目前国民经济产业里面比较少见的产业。据预测“十三五”快递行业复合增长占20%左右,网购复合增长在80%。随着快递市场的不断细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市场和干线运输市场将呈现立体化趋势,与生鲜配送的冷链市场将成为物流细分市场中最红火的市场。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得出,2016年乃至“十三五”期间冷链市场将会得到国家更多的政策支持,其市场前景不可估量。冷链运输作为冷链物流众多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直接决定着老百姓的安全健康。作为每日必需的生鲜食品以及冷藏药品,市场需求巨大。再加之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和医药安全问题比较严重,更加重了对冷链物流的市场需求。在冷链物流快速兴起的过程中,冷链配送车辆的需求自然水涨船高。用于长途、调拨性运输的重型冷藏车(包括甩挂冷藏车)、就近取材的中型冷藏车、用于短途配送的轻型冷藏车和穿越大街小巷的微型电动冷藏车市场的发展将得到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