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肉类机械网_中肉机网_肉类加工产业科技创新网【请登录】【免费注册
http://www.mpmpc.cn/news/show.php?itemid=35698
 
http://www.cdhaike.cn
http://www.mpmpc.cn/file/upload/202112/07/16-14-00-42-1.gif
 
 
 
当前位置: 首页 » 电子期刊 » 技术应用 » 正文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中国畜产品主产区国际竞争力研究

薛选登 尹敬茹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

      来源:《肉业产业资讯》    2016年第6期
 
内容摘要:摘要:本文选取中国14个畜产品主产区为研究对象,以2004—2013年10年间畜产品生产、贸易数据为依据,构建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摘要:本文选取中国14个畜产品主产区为研究对象,以2004—2013年10年间畜产品生产、贸易数据为依据,构建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统计软件对原始样本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从中得出中国畜产品主产区的国际竞争力,并提出相应的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1  中国畜产品生产与贸易现状分析
  1.1  中国畜产品生产现状
  近年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改善,中国畜牧业获得了快速发展,畜产品产量持续增长,肉类、禽蛋产量长期位居世界第一。畜产品产值从2004年的12173.8亿元增长到2013年的28435.49亿元,年均增长率达12.14%,占农产品产值的比重在30%左右(表1)。但也有个别年份增长缓慢,2006年和2009年畜产品增长率呈负增长,说明中国畜产品产量增长不够稳定。
  1.2 中国畜产品出口现状
  中国虽然是世界畜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劳动力、原料价格较低,产品生产成本低,具有一定的出口竞争优势,但由于受动物疫病、药物残留和技术壁垒等不利因素影响,畜产品出口时常受阻,开拓国际市场十分困难。
  1.2.1 畜产品出口以活猪、活家禽、鲜蛋为主
  如表2所示,中国畜产品出口以活猪、活家禽、鲜蛋为主。活猪出口从2008年的164万头增加到2010年的172万头,增长了4.8%,到2012年又降低到164万头,总体保持均衡。活家禽出口量一直下降,从2008年的1166万只下降到2012年的736万只,下降了36.8%。牛肉、猪肉、冻鸡和鲜蛋出口基本保持稳定。
  1.2.2 畜产品面临国外产品的巨大冲击
  长期以来,由于思想意识落后,在市场竞争中,中国畜产品主要以数量多和价格低取胜,忽视质量、品牌等非价格因素的作用。随着农业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国内外市场逐步接轨,国外低成本、高质量的畜产品涌入国内,利用营销、推广、包装、品牌等综合优势抢占中国市场,国内畜产品受到巨大冲击。
  表1 2004-2013年中国畜产品产值、比重及增长率    单位:亿元,%
项目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畜产品产值 12173.8 13310.78 12083.86 16124.95 20583.56 19468.36 20825.73 25770.7 27189.39 28435.49
畜产品比重 33.59 33.74 29.61 32.98 35.49 32.25 30.04 31.69 30.40 29.32
畜产品增长率 27.6 9.3 -9.2 33.4 25 -5.4 6.97 23.7 5.5 4.58
  数据来源:2004-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2004-2013年中国农业年鉴。
  表2 2008-2012年中国出口畜产品的主要种类
年份 活猪(万头) 活家禽(万只) 牛肉(万t) 猪肉(万t) 冻鸡(万t) 鲜蛋(百万枚)
2008 164 1166 2 8 7 1216
2009 169 696 1 9 7 1111
2010 172 696 2 11 10 1298
2011 156 723 2 8 11 1285
2012 164 736 1 7 9 1230
  数据来源: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2012年中国农业年鉴。
  2 中国畜产品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中国加入WTO后,大部分专家学者更多地考虑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但畜牧业作为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没有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而且在专门研究畜牧业发展的文献或报告中,大多数研究集中在某一省份几种畜产品竞争力的定性分析,既缺乏数据基础和系统规范分析,又缺乏对中国畜产品整体发展的分析。本文以中国14个畜产品主产区为代表,构建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畜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分析,找出制约中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提高中国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2.1 主产区选择
  本文选取了中国14个畜产品主产区作为研究对象,这14个主产区畜产品产量占全国畜产品总量的96.8% (表3),因此通过对这14个主产区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的分析和比较,可以基本反映中国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2 研究方法
  2.2.1 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是利用降维的思想,将多个变量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变量(即主成分),其中每个主成分都是原始变量的线性组合,各主成分之间互不相关,使主成分能够反映始变量的绝大部分信息,且所含的信息互不重叠,使得评价结果具有全面性、可比性和客观性。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中国14个畜产品主产区的国际竞争力进行评价分析,不仅使计算简单化,而且避免了主观随意性,使得分析结果更加准确、合理和客观。
  表3 2012年14个畜产品主产区的产量和出口额   单位:万t,万美元
省份 畜产品产量 畜产品出口额
内蒙 197027.8 6513.1
新疆 134553.4 746.2
黑龙江 64609.5 961.5
河北 58426.0 1560.5
甘肃 47605.6 196
吉林 42231.9 4257
辽宁 33523.3 8382.3
青海 25856.3 478.8
山东 24040.2 19664.7
河南 23721.3 13140.4
陕西 17075.9 834.2
山西 15767.5 833
四川 15395.8 6027.2
宁夏 13116.8 512.8
  数据来源: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2013年中国农业年鉴。
  2.2.2 指标体系的选取与建立
  对中国畜产品主产区的国际竞争力的评价是一项综合性的评价,因此选取的指标必须能系统、全面地反映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本文所选取的指标主要包括:
  (1)出口额(X1)。指一定时期内(通常是一年)中国(地区)畜产品的出口总额。
  (2)净出口额(X2)。指畜产品出口总额与进口总额的差额。
  (3)出口市场占有率(X3)。指中国(地区)畜产品出口总额占世界畜产品出口总额的比重。
  (4)出口依存度(X4)。指某一省区畜产品出口总额占该地区GDP的比值。
  (5)出口贡献率(X5)。指某一省区畜产品出口总额占该地区商品出口总额的比值。比值越高,说明畜产品在该地区出口的重要性越高。
  (6)贸易竞争力指数(X6)。即TC指数,指某一省区畜产品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地区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TC指数=(出口额-进口额)/(出口额+进口额)。
  (7)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X7)。即RCA指数,指某一省区畜产品出口额占其出口总值的份额与世界出口总额中畜产品出口额所占份额的比值。
  (8)出口增长优势指数(X8)。指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与总体出口贸易增长速度之差。
  14个畜产品主产区的国际竞争力指标见表4。
省份 X1 X2 X3 X4 X5 X6 X7 X8
全国 182023.2 -237111 0.0068 0.000221 0.000888 -0.39442 0.060817 -0.16261
内蒙古 6513.1 -6842.7 0.035782 0.41013 0.016405 -0.34439 1.122944 0.45924
新疆 746.2 746.2 0.004099 0.099423 0.000386 1 0.026403 -0.51378
黑龙江 961.5 -1996.4 0.005282 0.070226 0.000666 -0.50936 0.045594 -0.41805
河北 1560.5 -1914 0.008573 0.058721 0.000527 -0.38014 0.036089 -0.08857
甘肃 196 196 0.001077 0.034689 0.000548 1 0.037544 -0.32834
吉林 4257 4257 0.023387 0.356555 0.007116 1 0.487064 -0.43288
辽宁 8382.3 -4375.7 0.046251 0.337364 0.001446 -0.20698 0.098997 -0.43159
青海 478.8 478.8 0.00263 0.25286 0.00657 1 0.449724 0.480095
山东 19664.7 -3255.1 0.108034 0.39319 0.001528 -0.07644 0.104582 -0.1896
河南 13140.4 11886.3 0.072191 0.443943 0.004428 0.825753 0.303093 -0.61252
陕西 834.2 784.1 0.004583 0.057715 0.000964 0.88669 0.065996 -0.11688
山西 833 609.8 0.004574 0.068729 0.001187 0.5779 0.081221 -0.93392
四川 6027.2 920.4 0.033112 0.252471 0.001567 0.082666 0.107246 -0.34122
宁夏 512.8 512.8 0.002817 0.219025 0.003125 1 0.213888 -0.22892
  数据来源:2012—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2012—2013年中国农业年鉴,FAO统计数据库,经笔者计算和整理。
  2.3 主成分分析结果
  (1)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19统计软件对表4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
  表5 解释的总方差
成份 初始特征值 提取平方和载入
合计 方差的% 积累% 合计 方差的% 积累%
1 3.135 39.190 39.190 3.135 39.190 39.190
2 2.216 27.700 66.889 2.216 27.700 66.889
3 1.438 17.979 84.869 1.438 17.979 84.869
4 0.722 9.021 93.890      
5 0.421 5.258 99.148      
6 0.067 0.840 99.988      
7 0.001 0.012 100.000      
8 -4.050 E-17 -5.063 E-16        
  根据分析结果,前3个因子累计包含的信息达到了84.869%,符合软件设定提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和累计贡献率80%~85%的原则,因而可以用前3个因子作为主成分进行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前3个成分因子的特征值之间的差距较大,而另外5个因子的特征值比较接近,差距较小,所以提取前3个成分因子来分析畜产品竞争力,可以基本涵盖有关信息。
  (2)通过相关系数矩阵特征值和贡献率大小,确定主成分个数。
  从图1可见,前3个主成分的特征值都大于1,从第4个主成分开始特征值均小于1,同时前3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达到84.869%,因此可以确定前3个成分因子作为分析的主成分。
  (3)计算相关系数矩阵的特征向量及主成分得分。
 
  图1 显示因子特征值的碎石图
  主成分载荷表示的是各因子与主成分之间的相关性,数值越大,相关性越强。用主成分载荷矩阵中的第i列向量除以第i个主成分对应的特征值的平方根,就得到第i个主成分的特征向量(表6),将其代入式(1),可得到3个主成分的表达式。把相关数据带入表达式,计算各主成分得分,再以各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权重,带入式中,求得综合得分F,即4个畜产品主产区国际竞争力的综合得分(表7)。
  F=0.461776×F1+0.32641037  (1)
表6 成份矩阵a
               主成份
  1 2 3
X1 -0.435 0.832 0.142
X2 0.476 -0.841 -0.028
X3 0.445 0.022 0.859
X4 0.842 -0.041 0.456
X5 0.881 0.320 -0.259
X6 0.051 -0.598 -0.397
X7 0.881 0.320 -0.259
X8 0.507 0.502 -0.425
  
表7 14个畜产品主产区国际竞争力的主成分得分及综合得分
省份 F1 排名 F2 排名 F3 排名 F 排名
内蒙古 4.44 1 2.22 1 -0.92 12 2.58 1
山东 0.95 5 0.11 3 2.73 1 1.05 2
河南 1.3 4 -0.81 12 1.65 2 0.69 3
吉林 1.43 3 -0.53 9 -0.24 8 0.44 4
青海 1.54 2 0.26 2 -1.81 15 0.41 5
辽宁 0.12 6 -0.18 7 1.45 3 0.3 6
四川 -0.1 9 -0.34 8 0.69 4 -0.01 8
宁夏 0.08 7 -0.74 10 -0.85 11 -0.39 9
河北 -0.94 11 0.08 4 -0.26 9 -0.46 10
黑龙江 -1.16 13 -0.14 6 0.07 5 -0.57 11
陕西 -0.82 10 -0.75 11 -1.04 14 -0.84 12
新疆 -1.14 12 -1.25 14 -0.56 10 -1.06 13
山西 -1.39 15 -1.28 15 -0.08 7 -1.08 14
甘肃 -1.18 14 -1.06 13 -0.99 13 -1.1 15
  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国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偏低,在14个畜产品主产区中,只有内蒙古和山东的综合竞争力大于1,分别为2.58和1.05,和其他省份相比有竞争力,但优势也不太明显;河南、吉林、青海和辽宁4省的综合竞争力在0~1,竞争力较弱;其余8个省份的综合竞争力小于或等于0,缺乏竞争力。
  在单个指标方面,从净出口额来看,内蒙古、黑龙江、河北、辽宁、山东的畜产品净出口额均小于0,处于贸易逆差;从出口市场占有率来看,只有内蒙古、吉林、辽宁、山东、河南、四川6省的出口市场占有率大于1%;从出口依存度来看,内蒙古、吉林、辽宁、青海、山东、河南、四川、宁夏的出口依存度超过10%,其中河南最高,达到44.39%,说明这些省区畜产品生产主要是外向型生产方式,而新疆、黑龙江、河北、甘肃、山西、陕西6个省份的出口依存度低于10%;从出口贡献率来看,全国平均水平为0.088%,在14个主产区中,只有新疆、黑龙江、河北、甘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说明这4省畜产品出口对地区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大,其余10省均超过全国平均水平;从贸易竞争力指数来看,该指标越接近于1,国际竞争力越强,新疆、甘肃、吉林、青海和宁夏的贸易竞争力指数均等于1,河南和陕西接近1,表明这7个省份的畜产品贸易竞争力较强;从显示性比较优势来看,14个主产区中只有内蒙古的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大于1,具有微弱比较优势,其余省份均小于1;从出口增长优势指数来看,除了内蒙古和青海以外,其余12个主产区的出口增长优势指数均小于0,说明中国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相对缓慢。总体而言,中国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强。
  3 提升中国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对策
  3.1 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不断提高中国畜产品的质量标准,完善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落实省、市、县多级监管体系,精简机构设置以提高行政效能,加强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水平和技术支持。
  3.2 做大做强畜产品加工企业
  首先,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加工技术标准,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关闭不合格企业,集中资源要素扶持有前景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将企业做大做强成为行业龙头。其次,充分发挥加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通过产业链聚集分散的养殖户,形成利益共同体。最后,根据市场需求导向优化产品出口结构,将开发分割冷冻肉制品作为重点,生产小包装、深加工品种迎合国际市场的需要,例如低温肉制品、配餐肉制品、速冻方便食品等,根据出口目的国对畜产品的要求进行包装,加大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3.3 建立高效的科技推广体系
  高效的畜牧业科技推广体系是一个双向互动的网络平台,连接科研、流通、生产和销售各个环节,其主要包括2个部分:一是通过科技信息引导农民进行畜牧生产,并为农民提供资金扶持,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水平。二是进行畜牧业信息反馈和统计分析,提供包含知识、信息、资金的生产资源开发和利用平台。为促进该推广体系的良好运行,必须有高素质的科技推广人员作为保障,推广人员既是接纳者又是传播者的双重身份,对提高科技成果入户率、转化率以及贡献率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3.4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价格与质量只是影响畜产品国际竞争力的因素之一,政府作为调节资源配置的主体,其支持和干预对畜牧业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从国际形势来看,发达国家的畜牧业均受到政府保护,实施资金扶持、价格补贴和税收优惠等支持政策,而中国在国际竞争中遭遇关税、非关税贸易措施、技术性贸易措施等一系列阻碍。因此,为了提高中国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必须要增加投入,这对中国畜牧业发展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契机。投入重点应放在畜产品良种研发、创建安全生产环境以及市场信息披露等方面,增加财政支出和信贷资金,建立畜牧业保险制度,对畜禽引种、畜禽粪便处理实施补贴,给予税收优惠,鼓励畜产品深加工及出口。
 
http://www.mpmpc.cn/news/show.php?itemid=34711
 
关注"肉食界"微信公众号
专注肉类纵横资源,服务于肉类全产业链的信息“复兴号”
[ 关注 ]  [ 打印 ]  [ 投稿 ]  [ 关闭 ]  [ 评论 ]  [ 返回顶部
 
 
版权声明:

1. 转载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肉类机械网”,或与本网联系,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由原作者或供稿方所拥有,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果转载文章涉及您的合法权益和版权问题,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进行删除。

4. 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谨防上当受骗!

5. 投稿与合作热线:010-88133989, E-mail:mpmpc@126.com


 
 
 
热点推荐
新闻排行
 
×关闭
http://www.xinglongjixie.com/
×关闭
http://www.mpmpc.cn/news/show.php?itemid=3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