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成本高导致生猪市场价格上涨
工商部门调查得知,该市月交易生猪产品751100公斤左右,98%肉品来自定点屠宰场。调查时,猪肉零售价格平均每公斤19.2元,同比增长了20%,环比增长了58%。通过调查分析,导致生猪产品价格上涨的原因有:
一是受生猪的生长周期规律影响。生猪的生长周期一般是6~7个月,市场需求反映在生猪养殖、收购、加工、销售等环节,必然受到生长规律的影响。
二是受去年生猪市场低迷的影响。挫伤养猪的积极性,养猪户缺乏市场指导,市场行情好,养的就多,行情不好,养猪户骤然减少,造成生猪市场不稳定。
三是受农民养猪积极性不高的影响。玉米、豆粕等饲料价格持续上涨,已经使利润空间缩小,在生猪收购、运输、加工、存储、销售等环节上存在的压级压价、利益分配矛盾等,更加缩减了处于生猪养殖和零售两端经营者的利润,影响他们生猪产品经营的积极性。
此外,生猪疫病和发生、农产品价格和社会工资成本增加、农村种养业风险偏大、大批农民进城务工经商等也是影响生猪产品供求波动的一些重要因素。
生猪流通纳入规范化管理轨道
针对这些原因,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从建立猪肉市场监管长效监管制度、打击违法经营行为、畅通流通渠道、发展“订单农业”等方面入手,规范生猪产品市场秩序。建立和健全猪肉市场准入管理制度。以检疫准入为核心,未经检疫合格的猪肉一律不得进入市场销售。对猪肉销售实行“场厂挂钩”制度,从事猪肉销售的市场、商场和超市,必须从合法规范的生猪屠宰企业进货,非法屠宰的生猪一律不准进入市场销售。市场开办者、经营者实行“协议准入”制度,直接与合法规范的生猪屠宰企业签订协议,把好猪肉进货质量关,保证猪肉质量,严禁其他渠道猪肉进入市场。猪肉经销商必须如实记录猪肉的进货渠道、进货时间、产地来源、质量等级及数量等相关产品信息。
“四制三查”实现市场动态管理
从事批发业务的,还要记录销售对象的时间、数量及联系方法等相关信息。诸城市自2002年开始实施的肉类市场“115”监管模式,将生猪产品流通纳入了规范化管理轨道。“115”监管模式既:“一证一卡五星制”,“一证”即推行《肉类市场准入证》;“一卡”指使用《肉类商品信誉卡》;“五星制”指在肉类市场中实行五星级双向管理体制。
同时,对集贸市场肉制品经营实行“四制三查”监管方式。即商品质量查验制度、重要商品备案制度、不合格商品退市制度、商品质量信誉制度和日常检查、专项检查、商品质量抽查。加大市场巡查频率,实现对肉类市场的动态管理,做到有市场、有交易的地方就有市场监管巡查,提高市场监管工作效率。
不仅如此,工商部门还严厉查处猪肉经营者的违法行为。集中开展执法检查,严厉打击经营病死猪肉、“高温猪肉”和注水肉等不合格肉流入市场的行为;缺斤短两、以次充好等损害消费者权益、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用不合格猪肉卤腊加工成品出售的行为;无照经营猪肉等违法行为。
促进“订单农业”发展,加强农产品合同监管,引导养殖户与加工企业通过“订单”建立稳定的购销关系,解决养什么、养多少、怎样养的问题,既能减少分散的养殖户独自面对市场的风险,保障养猪收入,也使加工企业有了稳定的货源,减少了流通环节,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生产、加工、销售过程实现一体化,使广大消费者吃上“放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