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种繁育体系日趋完善。甘肃通过对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扶持,使得省级种公牛站、肉羊良种场、绵羊繁育站生产试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牛羊良种生产供应能力显著增强,畜禽良种化程度和畜牧业生产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在项目带动下,全省配套装备牛改点1753个,绵羊常温人工授精站达到1013个,黄牛冻配改良数量由2008年的70万头增加到105万头,冻配率由54%提高到75%;绵羊常温人工授精工作普遍开展,累计改良绵羊200万只,推广良种肉羊1.2万只,牛羊良种化程度分别达到73%和77%。甘肃加大了早胜牛、甘南牦牛、兰州大尾羊、滩羊、陇东白绒山羊、绒山羊、藏羊等优良地方品种资源保护力度,更加丰富了遗传资源,加快了“河西肉牛”、“陇东肉牛”和“中部肉羊”新品种选育步伐,为牛羊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种源基础。
规模养殖水平有效提升。通过项目扶持,甘肃新(改扩)建的653个牛羊养殖场(小区),配套设施设备完善、生产环境明显改善、管理水平显著提高、经济效益大幅增加,有效推动了全省牛羊生产从传统养殖向设施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方向的转变,对构建现代牛羊养殖生产体系,加快产业化发展步伐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规模养殖场(小区)数量达到7472个,其中养牛场(小区)1721个,存栏达到213.1万头,养羊场1905个,存栏达到836.1万只,肉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0%,农区肉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2%。同时,借助项目实施,甘肃通过标准化圈舍改造,粪污处理设施舍建设,配套沼气项目等综合措施,既改善了养殖场(小区)环境条件,加快了标准化生产步伐,确保了产品质量安全,也提供了环保、洁净能源(沼气),又增加了优质有机肥料,促进了粪污资源化利用,推动了循环农业发展。
财政资金带动作用更加明显。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的投入,与甘肃实施的“1236”工程有效结合,极大地激发了甘肃各地政府、企业老板、养殖场(户)从事牛羊生产的投资热情。全省各地采用“争取项目投一点,财政列支扶一点,整合资金帮一点,发动农户筹一点”的办法,多方位、多渠道筹集项目建设资金。通过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撬动作用和引领示范,实现了政府补贴和农民投入的有机结合,形成了要素互补、联动联促的筹资机制,为项目建设提供了可靠的资金保障。
此外,还了解到,去年甘肃省委启动实施“双联”行动以来,省财政厅与省农行联手打造了“双联惠农贷款”,省农行计划连续5年每年安排60亿元信贷额度,用于扶持养殖业、种植业为主的产业发展,由省财政按贷款基准利率实行全程全额贴息;今年甘肃省政府又决定对发展肉牛、肉羊和设施蔬菜生产且未享受其他贴息政策的贷款给予贴息补助。据不完全统计,至8月底,全省已落实草食畜牧业贷款40多亿元,这些优惠政策的出台,进一步缓解了农牧民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极大地推动了草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