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最大的生猪养殖企业、重庆最大的屠宰企业再加上全国第二大猪肉罐头出口企业,三者合体将会如何?昨日,来自重庆农业投资集团(简称“农投集团”)的消息,其已完成了对国内第二大罐头出口企业德佳食品科技公司的整合,全产业链自此成形。
打造重庆农牧第一股
农投集团消息称,日前重庆农投集团以8000万元作价收购了德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60%的股份,成功控股,目前已经完成了前期整合。
收购完成后,农投集团旗下,猪肉深加工链条将正式打通,全产业链雏形已出。
对市农投集团来说,拥有了覆盖种源、养殖、兽药、屠宰、加工等各个环节的生猪产业链,在完成整合之后,产业链上每年可以消化生猪200万头。
首先,通过大正畜牧的体系,每年对外销售活猪10万头,而后,在华牧平台上,通过屠宰以及零售肉店每年消化130万~150万头活猪。最后通过深加工体系,每年消化40万头。
整合并非到此为止,王千六透露,这家全产业链公司成立并正常运转后,将成为上市平台公司,登陆资本市场,成为重庆农牧第一股。
整合产业链降低风险
通过规模化、全产业运作可降低养殖风险。近几年,随着粮食价格的高企,生猪养殖成本节节攀升。然而在如此背景下,猪肉的价格却并没有正比发展。去年,国内猪肉价格高企,为了平抑肉价,政府扩大了美国猪肉进口,美国对华猪肉出口同比增长700%,此举的直接后果便是,市面上猪肉价格应声下跌。
但是如果能掌握产业链,一方面可以降低养殖成本,而另一方面,在猪肉价格不正常波动的时候,可以通过深加工环节,缓冲价格压力。
纵深
各路资本布局养猪业 全产业链成大势所趋
对于成本以及风险的控制,确实是打造全产业链的主要原因,但是王千六没有提到的却是,随着各路资本的进入,全国生猪养殖业生态的变化,即便是完成“合体”,重庆的产业链也只是“小毛头”。
在各路资本的步步紧逼下,传统的农业企业也加紧了布局,最早进入国内生猪养殖市场的泰国正大集团,近期也开始了在河南、上海、海口的布局。宣布5年内在河南省发展200家基地,做到商品猪年出栏量将达到300万头。央企中粮也透露将投资150亿元在天津、江苏、湖北武汉建立3个百万头生猪养殖基地,以收购终端品牌,完善产业链。
区域市场同样步步紧逼,就在重庆市场,新希望六合就已放风,将投资10亿元以上,以饲料生产为纽带,打造养殖、屠宰、加工的全产业链。
大型资本进入有望促进养猪业规模化、标准化,更利于食品安全的控制,东方艾格分析师王悦分析,过去的散养模式,因为养殖过于分散,想要对安全进行统一的把控并不容易。
对于消费者来说,得到的更多是利好。养殖方式的调整,集中度的提高也有利于平抑生猪市场波动。“毕竟散养存在盲目性,这种盲目性会让猪肉价格的波动周期延长。”他说,在美国,因为规模化、集约型养殖,猪肉价格的波动周期在5年以上,而目前国内,波动周期不到2年。
但这样的局面会带来另一结果规模化、全产业化大行其道,传统散养将逐步让出舞台。
猪肉价格创4个月以来新低
大起大落或许真的是猪的宿命。在1月份经历了连续10周的上涨后,猪肉价格陷入疲软。据新华社全国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系统监测数据显示,2012年12月初之后,全国猪肉价格上涨明显,2013年2月中旬以来价格迅速回落,目前价格创2012年12月份以来新低。与2013年2月10日相比,3月22日,全国猪后臀尖肉、猪五花肉价格分别下降12.0%、12.4%。分地区看,所有省区市的猪肉价格均下降,其中山东、广东、河北、山西的价格降幅居前,均在20.0%左右。
自农业部的报告分析,目前全国生猪存栏量和能繁母猪量依然维持在高水平,全国养殖水平在现阶段还处于供大于求的状态。
由于1月生猪价格上涨,养殖户惜售和观望情绪浓厚,造成生猪压栏,而春节前后是消费旺季,生猪集中出栏。如今销售旺季已过,需求减少,市场短期内依然没有足够能力消化积压的猪肉,因而导致猪肉价格跌跌不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