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节临近,肉价上涨,生猪价格也跟着上涨。“毛猪已卖到了每斤8.5元!”四川省阆中市一些养殖户说。
四川是养猪大省,全国每8头生猪中就有1头四川的生猪。多年来,生猪养殖一直没有走出“追涨杀跌”的“怪圈”,贱了伤农、贵了伤民。
然而,目前的上涨行情又能持续多久?
但是,在2012年漫长的肉价低迷周期中,四川规模养殖户却依旧存栏稳定,他们为何能逆市坚挺?有关媒体人员带着疑问对阆中市的生猪养殖业进行了调查。
规模养殖:职业养猪人不轻易言退
“刚开始办养猪场投资了100多万,后来又借了100多万用于养猪场的维持,200多万元全投进了这里。”2007年,在广东顺德一家大型养殖场搞管理的何元伦回到阆中柏垭老家跟人合伙开办了养猪场。5年下来已形成存栏母猪400多头,年出栏肉猪和仔猪7000多头的规模。
何元伦觉得近几年来的猪肉行情像坐“过山车”,2008年下半年出栏时行情一般,2009年到2010年更是市场低迷,只能找熟人、亲戚借钱用于买饲料。2011年又是大好行情,一头猪可以赚600元至900元,当年足足赚了100多万元。
“2012年春节一过又不行啦,肉价一路下滑。养猪场每个月的开支要30多万元,我们起码要每斤7.2元才不至于亏本,但最低时以6.2元的价格都卖过,算下来还是亏了不少。”何元伦说。
“随着散户纷纷退场,阆中新进的养殖户全是适度规模养殖,以每年出栏肉猪500头至1000头的居多。他们不仅有规模,技术上也先进得多。”阆中市畜牧食品局局长鲜成伟说。
“阆中每年出栏90多万头肥猪,存栏率稳居南充市首位,得益于这几年适度规模养殖的飞速发展。”有近30年畜牧工作经验的阆中市动物科技站站长刘永兴说:“一旦成了职业养殖户,他们就是豁出了多年的积蓄甚至八方借贷,也是轻易不会言退的。”
成本控制:规模养殖场优势凸显
散户养殖在当前市场状况下无疑要亏本,但发展大型养殖场又存在猪粪污染、占用资金多、防控疫病难等一系列问题,于是,有利于种养循环,花费人力少的适度规模养殖应运而生。那么,和单家独户的传统养殖相比,适度规模养殖有哪些优势呢?
适度规模养殖户成本更低。平均养一头猪成本约低200元。饲料是养猪成本的大头,肉价下降的同时饲料价格却在猛涨,仅豆粕就从前年的2900多元涨到5000多元,散户难以维持,而养殖大户自有对策,何元伦发挥规模养殖的优势,购买部分原料后添加豆粕、麸皮等自行调制,每吨饲料可节约100多元,一年可节约好几万元。
准确把握出栏最佳时机,也是降低成本的有效办法。“肥猪到了200斤左右必须出栏,最多220斤,不然就要亏本。我有两批猪才卖了每斤6.6元钱的低价,但还是果断出了手,至少没白耗饲料嘛。”一年出栏1500多头肉猪的柏桠生猪专业合作社社长李晓国很有经验地说。
规模养殖户可以凭借优质的硬件设施降低猪崽死亡率,并节省相应的药物开支、人工开支。何元伦的养猪场一头母猪一年可出产断奶仔猪20头,高于同行16头的平均水平,而一般的散户平均仅有13头。“一头仔猪养到40斤卖出最少也值400元,这就是效益啊。”
“规模化养殖有利于科技站经常开展养殖户技术交流,为养殖户提供技术服务。老百姓一个电话打来,技术员就去作指导,饲养技术成熟了,效益自然就上去了。”刘永兴说。
四川将着力逐年提高规模化养殖占比
日前,四川省畜牧食品局副局长祝钧在全省生猪生产及价格监测预警工作会议上说,尽管四川及全国生猪价格受多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冲高回落,生猪养殖效益跌宕起伏,但在2012年长达4个半月的效益低迷期,养殖场户心态平稳,这与我省养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抗市场风险能力进一步增强有关。
据了解,2011年,四川省规模养殖户的占比在57%左右,目前已经增加到65%左右。为提升生猪养殖的适度规模化水平,四川省提出,未来几年适度规模养殖户的比重每年将增加2个百分点左右,力争到“十二五”末达到75%左右。
“一旦遇到价格持续下跌,资金链出现问题,散户除了宰杀母猪或拖延出栏时间别无他策,而规模养殖户则有多种办法规避风险。”刘永兴说,“随着大量散户退出市场,采取针对性措施鼓励规模养殖户对于生猪市场稳定很有必要。”
在市场低迷时能够维持正常运转的规模养殖户大多从事养殖多年,他们了解市场行情,熟悉相关养殖技术,能够更敏锐地把握市场信息并及时调整养猪场存栏。对他们来说,这时“农民”已不再是一种身份,而是一种职业。
“希望政府更加关注生猪养殖,能够扩大享受补贴的养殖户范围,同时坚持良种补贴、能繁母猪奖励等政策以更好地调动养殖户的积极性。”何元伦实话实说,“我们心不贪,就盼望政府解决好养殖业融资难、贷款难、流动资金少的问题,作为养猪大户哪怕一头猪赚100元也能维持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