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pmpc.cn/news/show.php?itemid=35698
 
http://www.cdhaike.cn
http://www.mpmpc.cn/file/upload/202112/07/16-14-00-42-1.gif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市场动态 » 正文

速生鸡事件引发养殖模式质疑

2013-01-28      来源:中国肉类机械网    
 
内容摘要:“速生鸡”事件引起了对大型养殖屠宰企业管理的质疑,进而质疑“公司+农户”这种经营模式。而扶植龙头企业、鼓励“公司+农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正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所提倡的。
  “速生鸡”事件引起了对大型养殖屠宰企业管理的质疑,进而质疑“公司+农户”这种经营模式。而扶植龙头企业、鼓励“公司+农户”和农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正是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所提倡的。
  分析人士认为,鉴于目前国内养殖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公司+农户”的模式还将存在一段时间。未来,一体化养殖将成为行业发展的大方向。
  “公司+农户 正能量”
  “‘公司+农户’模式对于公司的风险分担有利,也可避免一旦发生大规模疫情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但它给质量管控带来隐患。”
  也许没人会预测到六和会成为这次事件的舆论中心点之一。
  这个600亿规模、占新希望集团59%利润收入的企业几乎占领了山东的每一个市县。对农户,提供饲料、资金、技术,集团内的屠宰厂还负责回收生鸡。农户负责养殖业务,一定程度上变成了这条流水线的一员工人。这就是业内盛行的“公司+农户”模式。但这个模式正在经历“抗生素过量、食品安全无法保障”的冲击。
  即使现在提到六和,山东寿光鸡宝宝合作社经理赵德峰也要为自己的老东家“说句公道话”:和那些小公司相比,六和在农牧企业中还是比较先进的。
  一般来说,养殖户每次养殖4000~5000只鸡,算下来需要几万元的成本。“基本上没哪个农民自己能掏得起,即使掏得起自己也不会养。”业内人士张远介绍。
  赵德峰计算,饲料+疫苗+兽药所占成本比例为80%~85%,养好了每只年均有2元纯利润就不错了,而如果染病死亡,带来的损失就不好说了,每只亏1~5元的有,倾家荡产的也有。“所以说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
  在广东天农食品有限公司总裁张正芬看来,“公司+农户”模式帮助企业解决了劳动力和土地问题,也给农户带来动力,因为一家一户的农民是为自己的利益努力的,为自己干活和为公司干活的积极性不一样。张正芬是在2012年夏天一场关于白羽鸡未来养殖模式的论坛上发表这番看法的。
  六和的“公司+农户”模式,是由六和集团与当地政府共同出资筹建的担保公司为运作核心,通过养殖农户抵押自筹资金建设标准化鸡舍、担保公司为农户提供生产经营流动资金,最后由养殖户用六和收购养殖产品的价款归还银行贷款,而养殖期间发生的一切费用开支由担保公司代为支付。
  “‘公司+农户’模式对于公司的风险分担有利,也可避免一旦发生大规模疫情给企业带来的损失,但它给质量管控带来隐患,企业不能全程监控生产过程,极易因监督不到位而引发质量问题,这次事件即是如此。”中南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余序洲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由于国内农业市场劳动密集、技术落后、劳动力过剩等原因,担保式的养殖模式将长期存在。
  有业内人士质疑六和集团在产业链上游监管的能力,但亦有六和在德州的饲料经销商表示,六和对农户的要求极为苛刻,不许用非六和提供的饲料和药剂。
  赵德峰和韩月花表示,很多当年六和的管理层在离开六和后成立了自己的饲料企业,比如他们合作的中惠。而在山东各地,以六和开头的饲料企业数不胜数,如德州的六和国力饲料、六和天恩饲料等。这些企业或为六和独资或为合资,或者是六和租用了昔日的竞争对手的场地进行生产。
  新希望六和财报显示,2012年上半年,饲料类营业收入约242亿元,毛利率为6.14%;而屠宰及肉制品的收入不到118亿元;2011年饲料收入达到445亿元,而屠宰及肉制品销售仅220亿元,为饲料销售的一半。六和集团母公司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也曾公开表示,养鸡业务并不赚钱甚至是亏钱的,公司主要通过饲料实现收益。
  《中国经营报》记者多次联系六和集团和新希望集团,要求了解企业的管理和参观工厂,均被拒绝。新希望集团副总裁王航就此表示,现在的时机还是太敏感。“但其实我们有很标准化的检测体系,我们也希望能在合适的时候邀请媒体记者来参观。”
  一体化养殖的方向
  在未来15年之内,是“公司+农户”模式,15年以后可能就是“公司+农场”模式更适合中国的国情。
  “这次报道确实暴露了行业内一直存在的问题。”盈泰公司常务副总裁王恩军表示,监管层面确实有待加强。这次事件中,盈泰公司位于滕州市颜楼村的养殖场于12月19日被当地畜牧局查封。
  “散养户确实风险很大,我想政府还是会鼓励规模化企业发展,取代农户的不规范养殖。”王恩军认为,老百姓有利益驱动,会使用违禁药品,因此监管部门在操作过程中有一定难度。但如果全是企业运作,就可以通过查账目更容易发现操作中的问题。
  “要保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还是要懂技术和靠规模化养殖。”韩月花表示。她的两个养鸡场分别可以养40万只和46万只鸡,算是规模相当大的个体养殖户。
  业界曾经一度认为一体化养殖会给企业增加很多成本,尤其是土地承包和劳动力的成本。但福建圣农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文迹有不同看法。在那场关于白羽鸡未来养殖模式的论坛上,李文迹给出几个估算数据:如果是同样的40亩地,一体化企业可以饲养30万只鸡,农户估计饲养10万只或不到8万只。从这一点来说,规模化、一体化企业的土地利用率非常高;从土地的产值来说,同样是40亩地,一体化企业一年的产值大约是4500万元人民币,如果是老百姓种植水稻、小麦,一年的产值不过是10万元人民币。
  据了解,肉鸡产业2011年与2005年相比,规模化比例上升了18%,达到86.1%。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的研究显示,10万只鸡以下规模的比重在下降,10万只鸡以上规模的比重在大幅上升,到2015年规模化比重还要上升10%~15%,要超过50%。
  中信证券研究部农林牧渔行业首席分析师毛长青认为:“一体化”模式的确占有优势,不管从食品安全还是管理技术水平来说,但是“一体化”模式也有弊端,它是重资产型的快速扩张,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需要土地和水资源,所以“一体化”模式要求更高。他认为,“一体化”模式更适合做高端品牌的鸡肉,但是这种模式在美国占不到10%,在美国,前5大肉鸡企业都是“公司+农场”的模式。在未来15年之内,是“公司+农户”模式,15年以后可能就是“公司+农场”模式更适合中国的国情。
 
http://www.mpmpc.cn/news/show.php?itemid=34711
 
关注"肉食界"微信公众号
专注肉类纵横资源,服务于肉类全产业链的信息“复兴号”
[ ]  [ 打印 ]  [ 投稿 ]  [ 关闭 ]  [ 评论 ]  [ 返回顶部
 
 
版权声明:

1. 转载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肉类机械网”,或与本网联系,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由原作者或供稿方所拥有,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果转载文章涉及您的合法权益和版权问题,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进行删除。

4. 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谨防上当受骗!

5. 投稿与合作热线:010-88133989, E-mail:mpmpc@126.com


 
 
 
热点推荐
新闻排行
 
×关闭
http://www.xinglongjixie.com/
×关闭
http://www.mpmpc.cn/news/show.php?itemid=3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