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我们将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的总体部署,以建设质量效益型现代畜牧产业为目标,优化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强化调控和服务,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努力化解“三难”(融资、用地、治污),实现“三安”(动物卫生、畜产品质量、草原生态),千方百计做到保供给、保发展、保增收。
1、夯实兽医卫生工作的制度和物质基础,完善产业发展安全屏障。出台《黑龙江省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和《黑龙江省无规定动物疫病区建设方案》,尽快把我省建成无规定动物疫病省。加大强制免疫力度,确保免疫密度达到100%。加大边境地区防控力度,防止俄罗斯非洲猪瘟疫情传入我省。积极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加强防疫机构建设和人员培训,提高兽医队伍整体水平。
2、强化投入品与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遏止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的发生与蔓延。继续推进生鲜乳第三方检测体系建设工程,打击掺杂使假行为,确保乳制品安全。建立完善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扩大畜产品无公害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规模。强化投入品安全监管,扩大饲料、兽药质量安全监督检测覆盖面,提高检测密度和抽检频率,不断提升规范化生产经营水平。
3、加强草原保护和草业发展,着力在生态建设上寻求新突破。借助我省牧区启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的契机,调整和优化牧区种植业结构,推动饲草饲料产业发展,稳步扩大以苜蓿和青贮玉米为重点的饲草饲料种植面积。其中,苜蓿种植力争达到200万亩。推进饲料工业提档升级,积极引导和推动饲料企业联合重组,加快其规模化、集团化进程。开展农村养殖面源污染治理,在规模场(区)规划审批、畜禽排泄物存储、处理、利用配套设施建设等领域投入更多资源,探索和推广经济实用的治理、利用模式,建设环境友好型产业。
4、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养殖,实现产业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重点扶持标准化规模场建设,支持小规模养殖户扩能升级建设家庭牧场,使全省畜牧业规模化比重迅速提升至国内先进水平。推进投融资机制创新,积极探索在我省推行“金融租赁”模式,即由资本所有者建设,养殖经营者租赁经营或专业经理人集中托管等新形式,尽快突破发展瓶颈。利用好国家开发银行的300亿元融资,新建奶牛、生猪、肉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带动规模化标准养殖快速发展,加快畜牧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奶牛群体改良计划(DHI)和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加快肉牛的乳肉兼用型改良,推广奶牛青黄贮、全混日粮(TMR)等先进适用技术,提高产业发展水平。
5、加强龙头企业和市场建设,推进产业一体化发展。落实省级产业调整资金,对规模大、产品优、带动力强的畜产品加工企业予以扶持,促进畜产品加工业数量、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推进畜产品与食品加工园区建设,构建新型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模式。加大畜牧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建设力度,发展订单畜牧业,大力推行合作社+龙头企业模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水平。推进市场开发,坚持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相结合、现货交易和中远期交易相结合,加大畜产品批发市场、生猪电子交易市场及流通组织建设力度,扩大国内市场及周边国家市场份额。
6、着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支撑和保证现代产业发展。推进省畜牧兽医信息网络统一平台项目建设,实现全省数据共建共享,有效提高我省畜牧业信息化水平。推进生猪电子交易与质量可追溯系统建设,在先期试点基础上,向全省生猪主产区扩展。到明年末,全省质量可追溯生猪出栏量达到20万头。推进齐齐哈尔市奶站监测和信息化建设二期工程,扩大奶业数字监管覆盖面,确保全程管控生鲜乳质量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