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在全国率先启动生猪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69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建立追溯系统,并对关键节点实施视频监控。每片白条猪绑定一个电子溯源芯片,从技术上防止不合格猪肉进入市场。芯片所记录的信息将随着这片猪肉进入批发市场、超市、农贸市场、餐厅、食堂等。消费者在各环节都可查询溯源码了解来龙去脉。
1月22日上午10点,成都市中心某大型超市,杨大姐推着的购物车里,已精心挑选了南瓜、豌豆尖、青椒、杏鲍菇、排骨。58岁的大姐快人快语:“儿媳怀孕了,吃东西不敢马虎。你看这个标签上面印了溯源码,发短信、打电话、上网,都能查到从哪批发的、哪个商场卖的。政府真把这一荤一素管好了,百姓端起饭碗就放心了。”
近年来,成都市倾力打造“食品安全放心工程”成都市肉类蔬菜质量追溯体系。
技术怎样防范不良猪肉入市
生产有记录 流向可追踪
1月16日下午,在成都高新区天仁路20号和平综合农贸市场,肉类10号摊位,市场管理员将手持机对准猪肉电子溯源芯片,屏幕上立即显示:经营商:方开英,地点:和平综合农贸市场,批发商:苏坡批发市场,屠宰企业:成都明渲畜牧发展有限公司。
成都所有69家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建立追溯系统,并对屠宰企业关键节点实施视频监控,每片白条猪绑定一个电子溯源芯片,追溯精度由批次提升至个体,从技术上防止不合格猪肉进入市场。电子溯源芯片所记录的信息将随着这片猪肉进入批发市场、专卖店、超市、农贸市场、餐厅、机关学校食堂。消费者在每一个环节都可以通过查询溯源码了解清楚它的来龙去脉。
早在2008年底,成都市以物联网技术为支撑,在全国率先启动了生猪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食品生产、经营、消费规模巨大,且分属不同部门,实行强制可追溯化管理,极具挑战性。成都进行全新探索:工商、卫生等部门分别对全市蔬菜种植以及批发市场、农贸市场、商场(超市)及农产品加工企业和餐饮企业肉类蔬菜产品的来源、去向、销量、经营户数等情况进行调查,摸清情况建档,成立食品安全办公室进行统筹。
从成都市食药监局了解到,2012年底,成都基本建成肉类蔬菜质量追溯体系,覆盖点位达到11259个。其中,生猪覆盖点位9991个;蔬菜覆盖点位1268个,实现了肉菜产品从屠宰、批发、零售到餐桌全程信息化监管。一个“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责任可追究”的农产品质量透明监管新模式在逐渐形成。
电话网络短信能否查到信息
蔬菜批发商 需实名备案
针对蔬菜品类多和以批次消费为主的特点,成都通过一级批发市场可追溯蔬菜产地。批发市场对入场批发商进行实名注册备案。备案后的批发商办理流通服务卡,蔬菜批发商入场时持相关证明入场登记,如没有产地相关证明则入待检区抽检,合格方能入场。
1月20日上午10时45分,一辆货车开到成都农产品中心批发中心门口,接过司机递来的流通服务卡,工作人员刷卡后,电脑立即调出相关信息:车号川F7G381,客户名称邬良富。出示相关农药残留检测报告、称重后,电脑随即打出一张入场票:批次号、品种:芋头,重量:1.7吨,入场时间:10时50分。这些信息将伴随这些芋头经历批发、零售、消费环节。收好流通卡,邬师傅说:“刚开始还有点不习惯,觉得麻烦。现在习惯了,大家都放心。要是有问题,谁的责任清清楚楚,不得扯皮。”
走进和平综合农贸市场,在9号摊位挑了根苦瓜,称重后电子秤打出小票。除了经营者、品名、价格,溯源码等信息外,在小票下方,还清楚地标有查询电话、网络查询、短信查询。记者随即发送短信,几分钟后就收到回复:经销商:姚成茂,进货日期2013.1.16,进货品种:冬瓜、苦瓜、莴笋、辣椒,进货渠道:成都市农产品中心批发市场,供货商:姚碧辉、产品检验:合格,原产地: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打电话和登陆成都市食品质量安全溯源管理平台,均能查询到信息。
消费者有无索要溯源票意识
从流通向种植 追溯系统延伸
在成都知名皇城老妈火锅店大厅显眼处摆放着信息一体机,顾客可以很方便地查询到店里所有原料、菜品、调味料的信息。公司行政总监孔令龙告诉说:“过去为保食品安全,我们得自己一项项送检建档。”
新年起,成都市肉菜追溯系统从流通领域向种植环节延伸,实行产地准出制度,拟逐步在村建立农药残留快速检测站、乡镇建立较大检测站,并首先覆盖政府所在乡镇农贸市场、大型餐饮企业及学校食堂。
无论是在大型超市,还是农贸市场,都很容易地在显眼处看见消费提示:请索要溯源票。在超市称重处,还贴有详细的查询方法。但一路下来,看到索要溯源票的消费者并不多,甚至有的根本不知道有溯源平台。
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是对传统交易模式和消费方式的一次深刻变革,现阶段还需要深入而广泛的社会引导,提升公众认知与认同,引导公众支持,促使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提高参与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