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家兄弟是广州越秀区福今肉菜市场唯一一家牛肉档口的老板。每天凌晨4时多,他们就准时到位,等着二手批发商小刘把牛肉送过来。
廖家兄弟的牛肉目前卖34元/斤,而2012年春节时,售价是25元/斤。“还不如以前赚钱!”大廖一边给牛肉剔肥膜,一边向羊城晚报记者埋怨,“今年元旦,我们的进货价又涨了1元/斤,我们卖给客人却涨不动啊,只能少挣1元钱。现在一天少挣近200元,铺租都要给不起了!”
2012年,广州市牛肉大幅上涨40.8%。国家统计局广州调查队资料显示,2012年,广州CPI比2011年上涨3.0%,涨幅较2011年收窄2.5个百分点。牛肉却“逆市飘红”,涨幅达到CPI的13.6倍。市民惊呼:“牛魔王来了!”
市场
调查
大涨价背后却没人“发财”
按照经济普遍规律,在CPI没有大涨的情况下,某项产品价格暴涨,往往有人实现暴利,但在羊城晚报记者的调查中,却没人承认“赚到大钱”。
廖家兄弟做这一行十多年了,除了养牛杀牛,几乎每个环节都干过:一手牛贩子、二手批发商,肉菜市场零售。他们埋怨,这几年牛肉一直在涨价,他们却越过越艰难。
“2008年1月,牛肉零售价只有13元/斤,跟猪肉差不多,我们那时候在珠江肉菜市场档口,一天能卖掉17-18头牛!”大廖回忆,“2008年冰灾过后,牛肉开始第一次暴涨,年尾的时候,卖到18元/斤。到去年春节,3年多时间涨到25元/斤,还算是比较合理。”正是因为价格趋稳,一直给别人打工的廖家兄弟决定自己做“牛老板”,去年上半年,他们来到福今肉菜市场,租下一个档口专门卖牛肉。
“没想到去年一年,小刘给我们的批发价一直不断地涨!每次涨1元,都不知道涨了多少次。我们的档口现在一天只能卖半头牛,珠江肉菜市场那个档口听说也只能卖两三头牛。”小廖埋怨,每次涨价,批发商都是没得商量,但“牛肉不比猪肉,你敢涨价,顾客转身就去买猪肉。所以每次我们都只能先硬扛着差价,慢慢地再一点点涨上去。即便如此,一天也卖不了半头牛,生意很难做了……”
隔壁一位熟悉市场的卖家告诉记者,廖家牛肉档每斤牛肉挣不到3元的差价,“确实没发财”。
零售商没挣到钱,二手批发商、一手批发商是不是“赚大发”了?
廖家兄弟帮小刘说话:“他也没挣到!我们也贩卖过活牛,进价多少都知道,他开大价骗不了我们。”
小廖介绍,在广州销售的牛肉,主要分两个渠道,一是肉菜市场,销售的一般是水牛肉,来自广西、湖北和广东北部地区,多数是农户自家散养,养上百头的就算是大户;二是超市,销售的一般是黄牛肉,来自北方的养牛大户。
“我们兄弟是韶关人,韶关就是广东主要的水牛养殖地,所以我们以前也去找过养牛户直接收牛,再拉到芳村、江村、三水的牛肉批发市场上去卖,结果运费都亏了!现在一手批发商、二手批发商也不好过。”
那么,是不是养牛户挣了大钱?
一位行内人士陆先生透露,这一年来的涨价潮也没“养肥”养殖户,“牛和猪不一样,一头猪长得快半年就能出栏,牛要长至少两年才能卖,要长成大牛甚至要四五年,根本没法‘催熟’。就算牛肉涨价,但前几年养的牛犊子就这么些,现在能出栏的牛也就这几头。一头牛200-500斤,每斤牛肉大概能净挣3元钱,能发什么财?”
陆先生还告诉羊城晚报记者,现在牛肉批发市场的货源并不宽裕。不少批发商凌晨“抢牛”都不称重,全凭卖家“毛估”,“人家说是300斤就是300斤,你稍一犹豫,马上就卖给别家了”。
牛肉企业
牛肉贵是因“小年”逢“大需”
在广州市的各大超市,羊城晚报记者看到的几乎全是黄牛肉。供货商基本都是某大型企业,该集团华南分公司总经理徐立勇介绍,老百姓只看到牛肉零售价飞涨,却不知道他们收牛的价格一年也涨了36%,和零售价涨幅相当。
徐立勇介绍,国内黄牛肉产地主要是东北,同时在西北、山东、广西和贵州也有。之所以牛肉升价,并非谁想谋取暴利,而是因为今年是牛源最少的一年。
徐立勇解释,牛肉从2012年开始涨价的原因主要有几个:
一是牛的养殖有“大年”、“小年”之分,而2012年就是“小年”。“用专家的术语来形容,就是近十年来中国牛源最少的一年。”
全国畜牧业协会牛业分会会长许尚忠提供了更加具体的数据:全国牛肉产量从2010年的700多万吨下降到600多万吨,肉牛存出栏量近4年下降了1000多万头。特别是我国中部传统肉牛养殖省区肉牛存出栏量下降明显。
二是养牛的周期长,即使知道货源少,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补货”。
三是养牛成本逐年增加。“人工、饲料成本都在涨,就是因为挣不到钱,在东北地区,很多原来养殖5000头牛的养牛大户已经在缩小养殖规模。原来5000头牛才叫养牛大户,现在养1500头就叫大户。”徐立勇透露,2012年1月,该公司向农户收牛的价格为9.25元每斤,现在的收牛价格已经涨到12.6元每斤,“2012年涨幅最大,目前还没看到回落的趋势。”徐立勇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