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牛肉产量
2024 年,全国牛肉产量达到 779 万吨,同比增加 26 万吨,增长率为 3.5%。自 2017 年以来,全国牛肉产量已连续 8 年逐年递增,不断刷新历史新高,并且连续 3 年突破 700 万吨大关。
2024 年全年牛肉产量走势呈现 “先减后增” 的态势,呈舒缓的 “V” 字形。
其中,一季度牛肉产量为 186 万吨,同比增加 6 万吨,增长幅度为 3.6%;
二季度牛肉产量为 142 万吨,同比增加 7 万吨,增长率为 5.1%,此季度为全年产量最低水平;
三季度牛肉产量为 204 万吨,同比增加 10 万吨,增长幅度为 5.15%,是全年增幅最大的季度;
四季度牛肉产量为 247 万吨,同比增加 3 万吨,增长率为 1.22%,为全年产量最高的季度。
从近几年的数据来看,自 2017 年至今,我国牛肉产量呈现出稳步递增的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
产量较高的时间段主要集中在一季度和四季度,而在全年中,二季度的产量相对较低。与 2020 年上半年相比,2024 年上半年牛肉产量的增长率为 17.99%。
2024 年上半年,由于养殖户恐慌性淘汰肉牛,牛肉产量有所增加,上半年同比增长 3.9%,全年同比增长 3.5%。
从长远来看,鉴于市场需求基本持平,且成品牛库存逐渐减少,预计 2025 年牛肉产量将略低于 2024 年,约为 778 万吨。
二、我国牛肉消费量
2024 年,全国牛肉消费量达到 1070 万吨,同比增加 43 万吨,增长率为 4.1%。
自 2020 年以来,全国牛肉消费量已连续 5 年逐年增长,持续创造历史新高,并且连续 3 年突破 1000 万吨。
2024 年全年牛肉消费量走势与产量走势基本一致,同样呈现 “先减后增” 的态势,呈舒缓的 “V” 字形。
其中,一季度牛肉消费量为 264 万吨,同比增加 21 万吨,增长幅度为 8.6%;
二季度牛肉消费量为 209 万吨,同比增加 15 万吨,增长率为 7.7%,此季度为全年消费量最低水平;
三季度牛肉消费量为 272 万吨,同比减少 3 万吨,下降幅度为 1%,原因在于 2024 年三季度我国牛肉进口量大幅下降,减少了 14 万吨的进口量,进而导致消费量下降;
四季度牛肉消费量为 325 万吨,同比增加 10 万吨,增长幅度为 3.17%,为全年消费量最高的季度。
尽管中国牛肉消费仍具备一定的增长空间,但 2025 年经济形势面临挑战,给酒店、餐厅和餐饮业以及牛肉零售业务带来了较大压力。
预计 2025 年牛肉消费量与 2024 年基本持平或仅有小幅增长。
2024 年,牛肉供应的增长幅度超过了需求的增长,导致牛肉价格下跌,库存增加。在经济压力下,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发生了改变,对低端牛肉产品的需求有所增长。
三、我国牛肉进口量
2024 年,中国牛肉进口量达到 291 万吨,同比增加 18 万吨,增长率为 6.59%。自 2015 年以来,中国牛肉进口量已连续 10 年逐年增长,不断创下历史新高。
从进口量的变化趋势来看,2015 - 2016 年,中国牛肉进口量开始呈现攀升态势,2015 年进口牛肉仅为 47 万吨。
2018 年,进口量首次突破百万吨关口,达到 103.9 万吨。2019 - 2020 年,进口量增长迅猛,2019 年牛肉进口量达到 165.9 万吨,2020 年更是达到 211 万吨。
2022 - 2024 年,中国牛肉进口量已连续 3 年保持在 250 万吨以上,2023 年进口量为 273.72 万吨,2024 年全年累计进口牛肉(含杂碎)291 万吨。
在进口总额方面,2015 - 2019 年期间,进口金额整体呈上升趋势。2020 - 2024 年,进口金额已连续 5 年保持在 100 亿美元以上。
2023 年,进口金额为 142.2 亿美元,2024 年进口金额继续下滑,降至 135.3 亿美元,同比减少 6.9 亿美元,降幅为 4.8%。
这主要是由于进口均价大幅下降,2024 年牛肉进口均价降至 33940 元 / 吨,同比下降 10.7%。
关于进口均价,在 2015 - 2023 年期间,平均进口单价主要在 2016 年、2020 年、2023 年出现过同比下跌的情况。
2024 年 8 - 10 月,进口均价仍处于下跌状态,10 - 12 月开始回升。2023 年,中国牛肉相关商品平均进口单价为 5.2 美元 / 千克。
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消费升级趋势愈发明显,对牛肉这种高蛋白、低脂肪的优质肉类需求日益增加。
尽管国内牛肉产量也在逐步增长,但仍然无法满足市场的巨大需求,因此需要大量进口牛肉来填补市场缺口。
巴西、阿根廷等主要牛肉出口国,凭借规模化养殖优势和较低的养殖成本,其牛肉价格相对较低。
例如,2023 年巴西对中国牛肉出口平均每公斤牛肉成本约为 4.75 美元。此外,这些国家货币贬值也进一步提高了其牛肉在国际市场上的价格竞争力。
四、我国肉牛出栏量
2024 年,全国肉牛出栏量达到 5099 万头,较上一年同比增加 75 万头,增长率为 1.5%。自 2017 年以来,全国肉牛出栏量逐年增长,持续创造历史新高,并且连续 2 年突破 5000 万头。
2024 年全年肉牛出栏量走势呈现 “先减后增” 的态势,呈舒缓的 “V” 字形。
其中,一季度肉牛出栏 1199 万头,同比增加 9 万头,增长幅度为 0.7%;
二季度肉牛出栏 941 万头,同比增加 41 万头,增长率为 4.5%;
下半年肉牛出栏 2959 万头,同比增加 26 万头,增长幅度为 0.8%。
从全年情况来看,由于养殖户恐慌性集中出栏,肉牛出栏量整体有所增加。
然而,随着母牛存栏量下降等因素的影响,后续肉牛出栏量的增长动力逐渐不足。
一方面,牛肉价格下跌,养殖户为了减少损失,选择提前出售存栏牛,从而导致出栏量增加;
另一方面,养殖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养殖规模的逐步扩大,也使得部分地区肉牛出栏数量有所上升。
五、我国牛存栏量
截至 2024 年末,全国牛存栏量为 10047 万头,较上一年年末减少 462 万头,下降幅度为 4.4%。
这一数据结束了全国牛存栏量连续 5 年的增长态势,由增转降,为近 3 年最少存栏量。不过,存栏量仍然突破 1 亿头,并且连续 3 年突破 1 亿头。
2024 年全国肉牛存栏量走势呈现 “先增后减” 的态势,呈现 “倒 V” 字形。
一季度末,全国肉牛存栏量为 10118 万头,同比减少 146 万头,下降幅度为 1.4%;
二季度末,全国肉牛存栏量为 10204 万头,同比减少 300 万头,下降幅度为 2.8%;
年末,全国肉牛存栏量为 10047 万头,同比减少 462 万头,下降幅度为 4.4%。
由于经济形势的困境,奶制品和牛肉价格持续走低,严重打击了养牛行业的积极性。2023 年和 2024 年,奶牛淘汰数量增多。
此外,牛价跌破盈亏平衡水平,许多养殖场户亏损严重,部分养殖户不得不出售母牛,导致 2024 年末至 2025 年初母牛存栏量下降。
六、我国牛肉价格
据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2024 年 12 月第 4 周,全国牛肉平均价格为 66.11 元 / 公斤,环比下跌 0.3%,同比下跌 18.6%。
全国牛肉平均价格已连续下跌 12 个月,肉牛批发价在半年内下跌 24%,创下五年来的历史新低。
河北、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山东和新疆等主产省份牛肉价格为 54.56 元 / 公斤,环比下跌 0.3%。
2024 年全年,全国批发市场牛肉平均价格为 63.74 元 / 公斤。
从供应层面来看,进口牛肉的冲击、国内牛肉产量的增长、奶业行情低迷导致奶牛转肉用牛增加市场供应,以及养殖户恐慌性集中出栏等因素,使得市场上牛肉供应量大幅增加。
从需求层面来看,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提高,其他肉类的替代效应以及餐饮行业需求减弱,导致牛肉消费增速放缓。
供大于求的市场局面直接导致牛肉价格持续下跌。
七、我国牛奶产量
2024 年,全国牛奶产量为 4079 万吨,较上一年减少 117 万吨,下降幅度为 2.8%。
这一数据结束了全国牛奶产量连续 6 年的持续增长态势,由增转降。
不过,牛奶产量仍然突破 4000 万吨,并且连续 2 年突破 4000 万吨。
2024 年全国牛奶产量走势呈现缓慢增长的态势,增速先减后增。
一季度,全国牛奶产量为 876 万吨,同比增加 42 万吨,增长幅度为 5.0%;
二季度,全国牛奶产量为 980 万吨,同比增长 20 万吨,增长幅度为 2.0%;
三季度,全国牛奶产量为 1046 万吨,同比减少 64 万吨,下降幅度为 5.7%;
四季度,全国牛奶产量为 1177 万吨,同比减少 116 万吨,下降幅度为 8.9%。
在前期,大型奶牛场凭借更先进的牛群管理方法和改良的奶牛基因,部分大型农场在 2024 年上半年的年日产奶量达到每头奶牛 12 吨以上,有力推动了牛奶产量在上半年保持一定的增长态势。
同时,上市牧业集团如优然牧业、现代牧业等,其成母牛存栏在 2024 年上半年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尽管存栏增幅有所放缓,但总体依然保持增长,这也保证了牛奶产量的增长。
然而,由于乳制品市场不景气,牛奶价格低迷,奶牛场普遍亏损,大量中小型奶牛场退出市场,导致奶牛存栏量减少。
例如,2024 年上半年牛存栏下降了近 3%,这直接导致牛奶产量后续增长乏力甚至出现下降。
此外,国内乳品市场复苏缓慢,人口红利下降、居民收入增速放缓等因素导致消费端难以回升,乳制品销售不畅,乳企对牛奶的收购需求减少,严重影响了奶农的养殖积极性,进而对牛奶产量产生负面影响。
2024 年上半年,奶牛饲料产量下降了 10% 以上,饲料成本的变化以及养殖补贴政策等综合因素,也对奶牛养殖规模和牛奶产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