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pmpc.cn/news/show.php?itemid=35698
 
http://www.cdhaike.cn
http://www.mpmpc.cn/file/upload/202112/07/16-14-00-42-1.gif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食品安全 » 正文

2024年食品安全事件盘点,警惕不正之风

2025-01-09      来源:食品有意思    
 
内容摘要:2024年将是值得被历史铭记的一年,因为从这一年开始,食品安全热点事件的性质,变了。
   2024年将是值得被历史铭记的一年,因为从这一年开始,食品安全热点事件的性质,变了。
  刚开始还是一些“315曝光槽头肉”、“啤酒呕吐毒素”、“大虾含焦亚硫酸钠”“工业硫磺薰枸杞”“假红薯粉条”等事件。这些事件引起的争论,无论正向还是反向,大多只是因信息差造成的误解,摆证据讲道理,几句话解释清楚就好。(点击对应蓝色标题,即可跳转阅读往期文章)
  食品安全事件变了
  但是临近年尾的一系列食品安全舆论,非同一般。先是“打假网红炮轰某某铺子酸辣粉”“花生油烧出沥青”“打假网红质疑辛某飞改配料表”“辛某飞反向打假其卖假酒”“有人在某东来做代购月入2万”……一直关注食品安全领域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后来的这些事件,许多食品领域的大V,似乎都没有发声。也让深耕食品科普领域多年的小编感觉,无处下笔。因为这些与我们之前遇到的食品安全事件,都不一样。
  流量游戏
  尤其是两位“网红”之间的口水仗,你来我往,看似在说食品安全问题,实则都没有根据对方的质疑给出合理的解释。用小品语言描述就是,一个人在说“城门楼子”另一个人在说“胯骨肘子”。简直就像披着食品安全事件外皮的“流量游戏”。
  立场不同
  直到最近,看一些旧书时读到一篇文章:《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颇受启发。
  凡是舆论,都不是简单的对错问题。所谓“真理越辩越明”,有个前提,就是不涉及立场问题。凡是方法、策略、学术方面的争论,大家摆事实、讲道理,总有把问题搞明白的时候。而能引起舆论的问题,大多因为立场不同。或者说吃瓜群众不自觉的,给自己提前预设了“立场”。
  舆论操控术
  只要立场不同,无论对方把多么明显的事情摆在眼前,站在立场另一端的人都会视而不见,反而认为你在狡辩。这,就是舆论的盲目性。把大多数人拉进自己的“立场”里,就能让自己在舆论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在“花生油烧出沥青”的事件中就可见一斑。明明食用油燃烧不充分才会出现沥青状残留物,而燃烧充分则是灰烬状。但是许多先入为主的消费者,受舆论误导,无论多明显的事实摆在眼前,都会以阴谋论谴责“黑心厂家”。更有小油房借此舆论,宣扬这些预包装食用油不靠谱,不如自己卖的散装油好……
  杠精与舆论大师
  当我们想和别人讨论时,也可以用这招预判。先确定自己和对方的分歧,是信息层面还是立场层面。如果是立场层面,那转身走开就好,因为辩论是没有结果的。所谓杠精,就是那些习惯性站在你立场对立面的人。
  杠精的反面,就是那些很善于利用这种“舆论的盲目性”,释放种种信息,将对手塑造成大众的“对立面”,以达到自己“不败”目的的人。
  被利用的食品安全
  那如何将对手塑造成“邪恶反派”呢?“食品安全”的名头就很好用。以食品安全的名义引起舆论,天然具有正义性。毕竟没有人不关心健康,就没有人不关心食品安全,也就没有人不和“你”同样立场……
  但很多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会在一次又一次的“共情”和“站队”之后,在自己内心留下“食品根本不安全”的印记,产生没有必要的恐慌,受伤的还是无辜消费者。所以要警惕这种在食品安全问题上“不谈事实,只谈立场”的不正之风。
  事情的反面
  某东来的爆火背后,虽然有优秀企业文化的助力,但从侧面说明,很多人的内心,对于食品安全的信任感,已经降得很低了。这可能并不是一个好现象。
  面对这种情况,公权力的调查似乎是唯一的解决办法。但是遇到不善于处理舆情的基层执法人员,反而会激化矛盾,加剧舆论的反噬。
  面对着一团乱麻,没有什么解决方案可以一劳永逸。毕竟短视频的爆火只是最近几年的事情,“舆论失控”只是短视频这个潘多拉魔盒里跑出的一样东西。只有多方努力共同提升人们的认知。
  怎么做才好?
  监管部门:扩大抽检数量和频次,增加信息透明度,让普通百姓也可以很轻松的获取相关信息。规范举报流程和案件处理方式,以适应短视频时代的快节奏。
  购物平台:建立完善可靠的自查制度,并及时通报、处罚有问题供应商。不能将食品安全问题完全抛给厂家与监管部门。
  食品企业的回旋镖
  食品企业:诚实守信,不做“诱导性”宣传。不得不说,如今人们对农残、兽残和食品添加剂的恐惧,并非全是消费者的错。
  当一些食品企业做宣传时,经常对食品中某种成分的作用做误导性描述,故意忽略含量和食用时间等关键因素。人们被这种错误认知灌输了十几年,想当然地认为:“食物中只要有某种成分,吃了就是对身体好。”
  而如今面对农残、兽残和添加剂等问题,消费者必然习惯性地认为:“食品中只要有有毒的东西,吃了就对身体坏”。这时候想用一句“抛开计量谈毒性,都是耍流氓”来打发消费者,已经没有说服力了。
  这也算是多年前的回旋镖,打中了食品企业的后脑勺吧。如今面临的种种舆论困境,不能说食品行业完全没有责任。
  谨慎吃瓜
  消费者:大多数普通消费者,是不了解食品、化学相关知识的,很容易被带节奏。建议遇事还是等待监管部门的最终调查结果。做到谨慎吃瓜,不要根据有限信息急于“站队”,盲目愤怒,盲目恐慌,很容易成为别人的舆论武器。
 
http://www.mpmpc.cn/news/show.php?itemid=34711
 
关注"肉食界"微信公众号
专注肉类纵横资源,服务于肉类全产业链的信息“复兴号”
[ ]  [ 打印 ]  [ 投稿 ]  [ 关闭 ]  [ 评论 ]  [ 返回顶部
 
 
版权声明:

1. 转载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肉类机械网”,或与本网联系,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由原作者或供稿方所拥有,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果转载文章涉及您的合法权益和版权问题,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进行删除。

4. 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谨防上当受骗!

5. 投稿与合作热线:010-88133989, E-mail:mpmpc@126.com


 
 
 
热点推荐
新闻排行
 
×关闭
http://www.xinglongjixie.com/
×关闭
http://www.mpmpc.cn/news/show.php?itemid=3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