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pmpc.cn/news/show.php?itemid=35698
 
http://www.cdhaike.cn
http://www.mpmpc.cn/file/upload/202112/07/16-14-00-42-1.gif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行业资讯 » 正文

“速生鸡”冲击产业 湖北省鸡苗价跌七成

2012-12-27      来源:中国肉类机械网    
 
内容摘要:养殖户无奈烧鸡苗,“企业+养殖户”模式被质疑,一体化养殖受推崇
  养殖户无奈烧鸡苗,“企业+养殖户”模式被质疑,一体化养殖受推崇
  央视曝光的“速生鸡”,犹如投放在白羽鸡行业的一颗手榴弹,炸落一地鸡毛。
  记者了解到,山东白羽鸡鸡苗价,17日为2.15元-3.2元每只,在当日晚间央视报道“速生鸡”后,次日价格应声下滑,到昨日大跌至0.2元-0.6元每只之间,跌幅超过八成。不仅仅是山东,“速生鸡”阴霾正迅速蔓延至全国,湖北鸡苗价大跌七成,其他品种的鸡也因被波及而出现销量下滑情况。
  有业内人士提出,在这一起风波中,问题的根源在于“公司+农户”这一养殖模式的监控短板,企业应大力发展从田间到餐桌的“一体化”养殖。而专家认为,不能一出事就让企业自己养,以中国目前的生产力,还达不到这个水平。
  产业受冲击 鸡苗价大跌
  “现在没人敢进鸡苗,谁都不知道这次的影响会持续多久。”湖北某大型畜牧集团的员工刘靖宇(化名)告诉本报记者,鸡苗滞销,售价从17日前的3元/只,下跌到昨天0.9元/只,大跌七成。
  刘靖宇悲观地预计,鸡苗价格未来还将继续下跌,因为白羽鸡养殖大省山东的鸡苗价格,昨日已下跌到0.2-0.6元每只之间。“一只鸡苗从山东运过来,运费只需2分-3分,山东卖得这便宜,谁会选择本地鸡苗?”因鸡苗在孵化出48小时内必须送到养殖场喂食,刘靖宇透露,鸡苗卖不出去,部分种鸡养殖户只能无奈地烧掉刚孵化出的鸡苗。
  不仅仅是白羽鸡行业,整个养鸡行业都被波及。据广埠屯菜场鸡贩介绍,最近一周来,生意明显不如去年同期。武汉温氏畜禽有限公司肉鸡销售部一位工作人员透露,他们销售的主要是广西黑鸡、乌鸡等品种,销售量从前几天的3万只/天,下降到1万只/天。
  “从鸡苗销售、肉鸡价格到市场销售、消费者信心,全都受到了打击。”不过,刘靖宇认为,对于白羽鸡行业来说,这也并不完全是坏事。“这次肯定会淘汰很多小的、监管不严的企业,有利于产业链的重整升级。”
  “养殖户+农户”模式存短板?
  有业内人士认为,让白羽鸡行业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是当前“公司+农户”养殖模式监管失控。刘靖宇介绍,湖北的“公司+农户”养殖模式有5个统一,“企业向养殖户提供统一的鸡苗、药物、饲料、技术服务,在鸡养到一定规格后,再以统一的价格回收”。这种模式的优点,在于可以通过大量小规模的农户,低成本地在短期内快速把规模做大,把产量做起来。而其短板,就在于监管有难度。
  据央视报道,高密市小迟家庄和平度市袁家庄的一些养鸡场违规用药,然后将这些鸡销往平度市崔家集镇的六和公司屠宰场宰杀。此次的问题恰恰是上游养殖农户违规用药引起的,而六和集团并未执行到位的监管和检测。
  记者了解到,这种模式养出来的鸡,在武汉市民餐桌上占据主导。南湖红旗生禽批发市场的负责人易先生介绍,该市场所售卖的鸡,有80%来自广东温氏集团,据他预估,武汉有4家和红旗生禽批发市场规模相当的批发市场,温氏集团的鸡在这几个市场所占份额在五成以上。
  而养殖户也很青睐这种养殖模式。江夏养殖户谢先生,已和广东温氏集团合作6年。他介绍,养1万只鸡所需成本达20多万,而若跟温氏合作,只需缴3万元押金,饲料、苗种、用药、销售等都由温氏集团负责。行情好时,一只鸡能赚2元左右。“江夏有五六百户养鸡户,其中有四五百户都是和温氏集团合作。”
  一体化产业链模式是出路?
  湖北的养殖大企业,是如何保证这种养殖模式下的肉鸡质量的?记者就此采访了襄阳襄大集团。该公司一位张姓负责人回应,公司有技术员长期驻扎在养殖厂,养殖户所用饲料、药品都必须从襄大购进,并不定期对鸡进行抽血化验。一旦发现违规用药,立刻终止合同,要求赔偿损失,并将这一项写进合同中。
  “如果公司监管很严,那是没有问题的。但一旦监管不到位,很容易出现滥用药情况。”一位业内人士介绍,比方说,一只鸡养到30多天突然发病,成本已花掉十几元,这些鸡没有保险,也没有补贴,农户为了把鸡救回来,往往会铤而走险,选择违禁药。
  已有企业认识到这一风险,采取一体化的产业链模式。即企业实行自繁、自养、自宰、自销的模式,所有环节由自己监控。襄大集团上述负责人透露,在该企业每年6000万只的产量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自养鸡。
  专家观点
  “不能一出事就让企业自己养”
  “一体化”养殖,是否是农产品质量问题的救赎方案?湖北省禽业协会会长李朝国认为,这一模式短期内无法在国内普及,“需要大量资金投入,我们的规模化生产水平还没发展到这一程度。目前我省的生产,还是以中小农户为主体,也逃不脱这个背景”。
  而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孔详智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问题的根源不是养殖模式,“养殖户滥用药,难道合作的企业方不知道?我们不能一出事就让企业自己养,牛奶出事说要自己养牛,鸡出事让企业自己养鸡,从生产效益上来说,这个方式需要招大量的人,是非常不经济的。关键还在于监管到位。
 
http://www.mpmpc.cn/news/show.php?itemid=34711
 
关注"肉食界"微信公众号
专注肉类纵横资源,服务于肉类全产业链的信息“复兴号”
[ ]  [ 打印 ]  [ 投稿 ]  [ 关闭 ]  [ 评论 ]  [ 返回顶部
 
 
版权声明:

1. 转载本网内容,请注明来源“中国肉类机械网”,或与本网联系,违者将追究法律责任。

2.本网转载刊登的文章以信息传播为目的,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由原作者或供稿方所拥有,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3. 如果转载文章涉及您的合法权益和版权问题,或者转载出处出现错误,请及时与本网联系进行删除。

4. 友情提醒:网上交易有风险,请买卖双方谨慎交易,谨防上当受骗!

5. 投稿与合作热线:010-88133989, E-mail:mpmpc@126.com


 
 
 
热点推荐
新闻排行
 
×关闭
http://www.xinglongjixie.com/
×关闭
http://www.mpmpc.cn/news/show.php?itemid=32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