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天速成鸡”引发了消费者的惊呼和担忧。人们想知道这些鸡是否吃了太多激素甚至“问题饲料”才会如此“畸形生长”。这种“速成动物”作为工业化的产物,已经有近百年历史。关于它的安全性、口感及食用价值一直争议不断。《环球时报》记者对“速成鸡”利弊在多国进行了调查。
美国工业化肉鸡养殖始于上世纪20—30年代,但这种在当时被认为是先进的生产方式逐渐受到越来越多的质疑。2008年,由艾美奖得主罗伯特·肯纳执导、历时3年拍摄的纪录片《食品公司》,以一个个令人震惊的镜头揭露了农业工厂真实的生产方式,击碎了观众对美国食品的美好想象,并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激起美国民众对天然有机食品的追求。
在美国,普通超市里卖的动物肉基本都是速成的。以速成鸡为例,外形上鸡不像鸡。一只鸡往往重四五斤,鸡胸更是硕大无比,看着像鹅。口感上,鸡没鸡味,鸡肉纤维明显比农家鸡粗,吃到嘴里不香,味如嚼蜡。不过许多人认为,鸡肉从奢侈品变成家常菜,工业化、规模化是最大功臣,口感的牺牲是必然代价。
按照日本赫巴德协会和加拿大罗杰斯《麦克琳》杂志的数据,美国的肉鸡生长周期呈越来越短的态势,如新罕布什尔州奥尔波尔的赫巴德养鸡场,其肉鸡饲养周期在二战时约为150天左右,采用科学育种、标准化饲料和“无窗化笼舍”后,1970年周期(从孵化至长到1.8公斤,符合投放市场标准)需53天,2000年前后已缩短至35天。如今则稳定在33-45天之间。如此高速生长,品种是关键,目前的肉鸡品种是从150个品系的鸡中反复育种改良而得。1945年开始,美国食品销售大鳄大西洋和太平洋茶叶公司举行了3次“未来鸡”比赛,对肉鸡进行评级,包括生长速度、饲料转化效率和鸡胸和鸡腿肉量等。1952年,肉鸡已经超过农家鸡,成为美国鸡肉的主要来源。1985年,美国肉鸡消费量超过猪肉。1992年,肉鸡消费量超过牛肉。到2010年,美国肉鸡销售量约为1670万吨。2010年,泰森公司成为美国最大的肉鸡生产商。
由于受到泰森公司的阻挠,纪录片《食品公司》想拍摄该公司肉鸡生产工厂的计划搁浅,为美国第三大肉鸡生产商珀杜农场生产肉鸡的卡罗尔女士勇敢地站出来,接受了采访。卡罗尔戴上口罩走入鸡舍。鸡舍里臭气熏天,污秽不堪,数万只鸡挤在一起。这些鸡为了抗病都注射过多种抗生素,并因骨胳和内脏的发育跟不上胸部的发育,走不了几步就摔倒,六七个星期是它们的生命历程。鸡胸大是因为肉鸡公司根据美国人爱吃鸡胸的特点,重新对鸡进行了“设计”。牛的境遇也好不到哪里。在一家牛肉生产厂,牛整天站在脚踝高的粪便中,吃不到草饲料却成天吃玉米饲料,结果不少牛胃都出了毛病。近年来在美国流行并使多人致病甚至死亡的0157H7大肠杆菌,就与牛的这种饲养方式有关。不过,这些动物肉在超市里被小块分割,包装精美,令人难以想象它们的来源。
由于采用严格卫生管理和标准化饲料,现在的美国工业化肉鸡的营养价值和卫生情况一般都能得到保证,“什么都喂”、“饲料有毒”等说法是以讹传讹。肉鸡生产使用的是标准化配方饲料,“什么都喂”不但喂养效果不佳,而且成本反倒比饲料更高,是得不偿失、无利可图的。“生长激素”也是子虚乌有(优选肉鸡品种的生长速度已非常快)。不过饲养过程中大量喂食抗生素的情况是十分普遍的。有报道称,加拿大肉鸡孵化厂给小鸡注射用来治疗多种人体感染的头孢菌素类药物。2009年,加拿大公共卫生局发现,肉鸡孵化厂可导致人对这类抗生素产生抗药性。著名医疗杂志《柳叶刀》说:“不断有证据表明,临床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起作用,原因是养禽业大量使用该药物。”卡罗尔说,鸡吃了抗生素,人再吃鸡,抗生素也就传给人。因为常年养鸡,她对所有抗生素都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