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古”是苗语译音,意为“山顶上的寨子”,是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的一个小镇,距县城车程一个多小时。正是这个较为偏远的小镇近年来孵化出肉牛养殖的省级扶贫龙头企业。
2022年,镇远县将肉牛养殖确定为主导产业,以龙头企业为“引擎”打造“全产业链条”,辐射全县肉牛养殖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通过带动群众参与牧草、青贮玉米种植、改良能繁种牛、肉牛养殖与餐饮业结合等方式,为乡村振兴更添“牛劲儿”。
“全产业链”紧紧抓住“牛鼻子”
江古镇兴农肉牛发展有限公司的养殖场依山而建,山脚下是一排排宽敞整齐的标准化圈舍。圈舍内,一头头西门塔尔肉牛膘肥体壮。
“我们的牛是从东北和内蒙古运来的品种,它们在北方吃的是秸秆,在我们这儿吃的是青贮玉米,喝的是山泉水,相当于天天都在‘过年’。”兴农肉牛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向星屿介绍,公司成立于2017年,通过提高技术、加强管理、不断延伸产业链,一路成长为贵州省级扶贫龙头企业。
江古镇地处亚热带,生态环境良好,年均气温14.8℃。非常适宜肉牛喜寒不耐热的习性。向星屿介绍,公司已建成“品种优良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资源化”的标准示范基地,目前存栏肉牛1080头,年出栏量1200余头,年收营收2000多万元。
当地大量的山地使得牧草资源丰富,兴农公司通过草畜配套,利用肉牛粪便生产有机肥料,发动周边群众参与牧草、青贮玉米种植,形成“牧草种植—肉牛养殖—有机肥加工—牧草种植”的现代山地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
目前,镇远县建成了两个现代化肉牛屠宰加工厂,可对肉牛进行屠宰、排酸、加工等。按肉牛不同部位进行分割、定价出售,可使每头肉牛的利润提高1万元左右。再通过冷库物流销售至全国多地,广东佛山、湖北荆州、湖南怀化等城市都是江古肉牛的主要市场。
向星屿还在镇远县城开了一家餐馆,把自己养殖场的肉牛做成美食,直接供应给客人,“有基地的餐馆”的标语在饭店里十分醒目。
“牛产业”力争家家受益、户户增收
盛夏时节,玉米在江古镇的群山间为最后的成熟贪婪地吸收养分,这些青贮玉米正是肉牛上佳的口粮。据悉,江古肉牛养殖产业带动300多户农户种植青贮玉米4500亩,种植黑麦草、高丹草、甜高粱等牧草约1750亩。
江古镇白果村村民蔡文真今年60岁,儿子外出打工,自己和儿媳在家带孙子。她说,家里种植青贮玉米卖给养殖场,一年有1万元收入。农闲时,她在养殖场打零工或收割青贮玉米,一天收入80元,一年还能增收5000元左右。“可惜家里地少,村里有的人家种青贮玉米就能种出几万块……”蔡文真说,60岁能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照顾家庭,她很满意。
为带动农户增收,增强产业后劲,镇远县大力推动青饲料规模化种植,对实施全株玉米青贮的肉牛养殖户进行每吨52.5元的项目补贴,对新修建的青贮池实施每立方米100元的补贴。养殖农户向肉牛养殖龙头企业缴纳每头4000元的能繁母牛养殖押金,便可饲养能繁母牛,再由大型肉牛养殖企业统一提供技术指导,进行品种改良,再回收犊牛,农户只需花费饲养成本,就能获得肉牛养殖收入。
镇远县农业农村局畜推站站长袁尚富说,考虑到镇远县土地资源有限,相关部门多次调研后决定采取“小规模、大群体”的方式,即“散户养殖+规模场育肥”的模式来盘活农民手里的土地资源,这样既能做强产业,也能助农增收。
以兴农公司和裕仁鑫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为引领,镇远目前发展了养牛公司及合作社共20余家,带动300余户农户参与肉牛养殖,户均增收达2.5万元。
“发展产业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争取家家受益、户户增收,有收益才有农户参与,产业才能慢慢壮大起来。”袁尚富说。
走规模化、品牌化的“牛路子”
镇远县今年把肉牛产业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主导产业,组建了“肉牛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各部门协同规划、统筹发展,为全县肉牛产业持续良好发展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袁尚富表示,全县目前的肉牛存栏量是3.8万头,今年出栏目标为1.64万头,上半年出栏总计0.9万头。镇远计划用4年时间把肉牛产业做到大丰收,实现存栏量6万头、出栏量3万头、产值3.5亿元的丰收目标。
据悉,镇远县目前还在筹备打造自己的肉牛品牌,计划在河滨道打造肉牛火锅一条街、肉牛文化展示园、牛肉食品加工厂、开发游客牛肉“伴手礼”、牛肉干等。
兴农公司目前正在完善冷链配套设施和新建现代化屠宰场,并将结合直播电商,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将高山牛肉销往全国各地。
肉牛养殖已成为镇远带动乡村振兴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未来镇远县还将鼓励支持有条件的肉牛养殖加工企业上市融资,增强产业发展内生动力,将其培育成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并建成全省优质肉牛生产核心区,让牛产业在当地乡村跑出振兴“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