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消息:据《新闻晚报》报道,以“智慧城市开启美好生活”为主题的上海智慧城市宣传周,今天上午正式拉开帷幕。对于沪上广大市民而言,这无疑是一场充满科技光辉的“汇报演出”。
从3000万份记录百姓一生的电子健康档案,到基于光通讯和云计算技术的16个现代化智慧社区试点,以及连每一块红烧肉的“前世今生”都能追溯的食品安全系统,市民身边的点滴进步正不断累积着幸福感。而由新华社新媒体中心今天上午发布的报告显示,上海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稳步走在全国前列。
■电子健康档案
市级医联平台已在6区县试点
“记录一生、管理一生、服务一生”,这是上海为每位市民建立涵盖个人基本信息和主要卫生服务记录的电子健康档案,力图实现的目标。
截至今年6月底,已完成市级平台与医联平台,以及长宁、闵行、闸北等6个试点区县平台的互联互通,汇聚近3000万个人基本信息、8亿多条各类诊疗信息。这意味着“两个任何”,即任何一位在市内联网医疗机构就诊过的患者电子健康档案,可以被任何一家联网医院的医务人员在业务规范制约下通过医生工作站进行调阅。目前,该平台正计划下一步将在全市范围内实施。
在作为试点的闵行区,市民电子健康档案项目得到了很好地推进。目前,闵行区高血压建卡17.27万人,管理率达99.8%,血压控制率达到80.51%;糖尿病建卡4.39万人,管理率87.26%,血糖控制率达到69.28%;肿瘤高危人群管理48823人,2012年上半年社区确诊肿瘤病人248人,其中早发现85人,早发现率34.3%。此外,通过建立“闵行区人群生物样本库”,也让智慧医疗工作进一步“接地气”。
■食品安全系统
从源头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如今,上海市民要知道一块红烧肉的“出身”并不难。由于物联网技术的运用,上海爱森肉食品公司出品的生猪都戴上“智能耳标”,一头猪从生产、疫病防控、出栏、屠宰、检疫直到分割、销售、上餐桌的“来龙去脉”一目了然。这种神奇的体验,源于上海市食品流通安全追溯体系的建设。作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食品安全保障的一项成功经验。通过建立食品安全信息数据库,配备“电子身份证”,系统提取生产、加工、流通、消费等环节消费者关心的信息,农产品和加工食品可以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追溯。一旦发现问题,能够准确溯源、有效控制,从源头上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目前,食品流通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连续四年被列为市政府实事项目之一。年底前,上海将在100家标准化菜市场、1000家标准化超市建设猪肉流通安全信息追溯系统;在150家大卖场、485家标准化菜市场建设蔬菜追溯系统;在200家标准化菜市场建设水产品追溯系统;在50家标准化菜市场建设牛肉追溯系统;在100家标准化菜市场建设粮食追溯系统。上述目标的完成,将使得上海初步形成重要主副食品流通安全追溯系统网络,实现“流通环节无漏点,管理环节无盲点”。
■智慧社区试点
公共服务应用走进16个社区
打开家中的IPTV,通过数字电视终端,可预约社区医院挂号;发生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时,社区的呼叫系统将拨打居民的电话或移动终端,第一时间提醒;上班出门时,望一眼小区的社区情报板,可将周边道路情况一览无余……记者从市经信委获悉,目前全市确定了浦东新区陆家镇街道等16家智慧社区试点单位,围绕生活服务、智能家居、公共服务等应用重点领域开展试点示范建设。
在位于上海北部的宝山顾村镇星星村“智联城”建设,城市安全运行应急中心、社区人口信息精细化管理系统、车辆智能视频路巡系统、城市综合执法系统、网络语音电话系统、社区远程视频监控系统都已陆续上线。“智联城”让顾村这个典型的城乡结合部地区,本地居民、外区导入人口、来沪人员更为和谐融洽的生活在了一起。
在来沪人员最集中居住的沈行社区,已应用了全国首套社区人口动态管理系统。给每个社区成员配备一个IC卡,实行无障碍门禁系统,并通过光通讯和云计算手段,对社区人员的信息进行本地和远程两级动态管理,有效解决了社会管理中人性化和智能化相结合的难题。
另外,在智慧社区中,社区的视频监控系统直接连接镇社会管理智能化指挥中心,实时监控小区通行情况和物业保安履责情况。网络语音电话系统安装至每个社区门岗,可与指挥中心直接对话。指挥中心也可以直接查询社区保安人员对非本小区进出人员的盘查率并加以考核,对社区安保力量形成公司招聘录用,公安业务指导,镇中心考核的管理方式。
■智能交通建设
高速ETC系统年内在沪完成部署
在智能交通方面,公交电子站牌已在浦东、杨浦等部分区县开展试点应用;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ETC)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展完善,年内将完成上海区域所有收费匝口ETC车道部署,实现主线收费匝口ETC车道三进三出的规模;泛长三角区域“沪、苏、浙、皖、赣、闽”五省一市已实现高速公路ETC互联互通;上海公共交通卡与长三角区域互联互通范围进一步扩大。
上海中心城区的高架道路总长不过100多公里,仅占该地区道路总长的十分之一,却承担了30%以上的车流量。平均每天行驶其上的车辆超过130万辆,其繁忙程度相当于东京同类道路的4倍。如何化“堵”,上海智能化交通监控诱导系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一块块交通智能情报板引导着司机,通过红、黄、绿三种颜色光带标记相应线路上的不同交通状态:绿色表示畅通,黄色表示拥挤,红色表示阻塞。同时下面还有汉字显示“某某路段畅通”“某路段拥堵,请绕行”或者“某某路至某某路需要几分钟”等信息,让驾驶员早早了解到前方路段的状况,方便自己及时选择最佳路线。
交通智能情报板其实只是智能化交通监控诱导系统的运行结果,据了解,这套国内最先进的智能化道路交通信息监控系统,从1998年开始立项研发,到2003年开始试用,再到2006年全面推广,除了部分零部件进口之外,全部自主创新。
此外,市民通过手机或者电脑登录“无线城市”网站,就能方便快捷地查询公交和自驾路线,了解停车场信息,在这项由上海移动与上海市建交委合作推出的服务中,市民可实时查看市区内主要交通路口的视频,了解道路拥堵情况,以及驾驶员违章和积分信息。
面向公务车和物流车辆提供的“智能物流”应用方案,则可实现对车辆位置的管理和统一调度,并对驾驶员习惯进行监控,保障行车安全。目前,上海联通已为海军公务车提供管理,为上海大众、海博、强生出租车提供监控调度系统,出台统一调度管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