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年以来,马鞍山市和全国一样,生猪出栏量和销售价格波动剧烈,罕见上演“天地板”。据统计,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马鞍山市生猪出栏14.44万头,与正常年份相比,增加31.99%;生猪出栏价格元13.05/公斤,与2020年高位价格相比,下降了63.55%;养殖场户每出栏1头商品猪,由净赚2000元到净亏500元。为避免生猪生产和猪肉市场供应出现大的波动,猪肉价格大起大落,马鞍山市在充分总结近4轮“猪周期”波动规律的基础上,于今年初出台了生猪产能调控预案。预案以能繁母猪存栏量、规模猪场数量为核心指标,分级建立生猪产能调控基地,构建上下联动、响应及时的生猪生产逆周期调控机制,为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升猪肉供应安全奠定坚实基础。
调控能繁母猪存栏量。确定能繁母猪保有量,保持能繁母猪合理存栏水平。将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动划分为绿色、黄色和红色3个区域,针对不同区域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其中,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5%-105%区间为绿色区域,属于产能正常波动,以市场调节为主,不需要启动调控措施;能繁母猪月度存栏量处于正常保有量的90%-95%和105%-110%区间为黄色区域,属于产能大幅波动,启动相应调控措施,与市场调节共同作用,促使能繁母猪存栏量回归到正常区间;。
调控生猪规模养殖量。确定规模猪场(户)保有量。对全市现有年出栏500头以上的72个规模猪场(户)进行全数备案。备案养殖场不得违法拆除,确需拆除的,要安排养殖用地支持其异地重建。规模猪场自愿退出的,其产能通过新建或改扩建“找补”。分级建立产能调控基地。经过摸排,在全市建立4个国家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年出栏1万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和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5个省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年出栏5000-9999头的规模猪场)和18个市级生猪产能调控基地(年出栏1000-4999头的规模猪场),实行挂牌管理,并依托全国生猪规模养殖场监测系统进行动态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每年2月底前完成上一年度新增基地挂牌和退出基地摘牌。
强化保障确保调控成效。加强监测预警。市农业农村局定期发布生猪生产监测信息,并强化监测数据分析、形势会商和信息发布,及时、准确掌握生产和供应情况,视情况启动相应政策措施。针对行业热点和突发性事件,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并加强宣传报道,合理引导市场预期。加大政策支持。在市场波动、自然灾害或突发疫病等因素导致本区域能繁母猪存栏量大幅减少(低于正常保有量)或生猪养殖连续严重亏损3个月以上时,市和各载体可按规定统筹相关资金对规模猪场户给予一次性临时救助补贴。对列入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生猪产能产能调控基地的,依法优先享受相关生猪生产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