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青岛出台《青岛市“十四五”畜禽养殖污染防治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青岛全市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畜牧业绿色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全国前列。2月23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对《规划》进行解读。
截至2021年底,青岛全市规模化养殖场共发展到2889家,全部配建了粪污处理设施;在全省率先开展养殖专业户粪污处理设施配建,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但由于畜禽养殖点多面广,其污染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规、体制机制还不完善,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的难度很大,目前仍是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短板,尤其是规模以下畜禽养殖粪污利用处置不规范的问题还依然存在。青岛市共有养殖专业户近7000家,虽然大部分配建了处理处置设施,但是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一些专业户不同程度的还存在着养殖粪污乱排乱放的问题,成为了黑臭水体的污染源;群众时有反映在村子里面的养殖散户,养殖粪污气味扰民的问题。
进入“十四五”时期,为适应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对美丽宜居乡村的新期待,在总结前阶段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青岛出台此《规划》。
《规划》明确,到2025年,青岛全市畜禽养殖业总体布局合理,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和养殖专业户粪污贮存、处理、利用设施正常运行,散养户污染防治水平显著提升。种养循环、农牧结合的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体系基本建成。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监管能力全面提高,畜禽养殖风险防范体系全面构建,畜牧业绿色发展水平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全市畜禽规模养殖比重达到90%以上,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规划》从坚持分区管控,优化畜牧业空间布局;强化精准治污,抓好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坚持融合发展,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6大方面提出18项具体任务措施。在坚持分区管控,优化畜牧业空间布局方面。“十四五”期间,根据畜禽养殖禁养区划定方案、“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水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等进一步优化养殖业布局,严防禁养区内畜禽养殖“反弹”和“复养”现象发生。在畜禽养殖污染防治上,因地制宜地采取资源综合利用、纳管处置、建设专门的污染物治理设施等方式处置养殖废弃物,加快推广立体化、智能化、数字化养殖模式,深化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加强养殖专业户污染防治,培育畜牧专业合作社、家庭农(牧)场、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提升机械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规范散养户养殖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