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20〕31号),加快促进我省畜牧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提升畜禽产品供应安全保障能力,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进入新发展阶段,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以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市场主导、政策支持、防疫优先、绿色发展,优化畜牧业区域布局,强化科技和装备支撑,突出产业链条延伸和质量安全监管,加快建立现代畜禽养殖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加工流通体系和绿色循环体系,形成布局合理、生产高效、品种优良、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调控有效的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新格局,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菜篮子”消费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二)发展目标。畜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要进展,产业质量效益和整体竞争力稳步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明显增强,绿色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质量安全基础更加扎实,畜禽产品供应保障能力稳步提升。猪肉自给率保持70%以上,禽肉禽蛋保持100%自给,奶源自给率保持稳定,确保不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和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到2025年畜禽养殖规模化率和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分别达到85%和95%,到2030年分别稳定在85%以上和95%以上。
二、加快构建现代畜禽养殖体系
(三)进一步优化畜禽养殖区域布局。统筹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畜禽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和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能力,进一步优化调整畜禽养殖区域布局方案,科学确定主导产业和养殖规模,促进可持续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统一规划养殖用地,建设高标准畜禽养殖场。鼓励和引导在现代农业园区和规模种植基地内安排一定设施农用地,按照资源承载能力配套建设生态循环型养殖场。大中城市周边、资源禀赋条件有限的地区可探索发展楼房式集约化养殖,配套建设畜禽粪污综合利用处置设施,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出率。巩固发展苏中、苏北畜禽主产区,逐步提高苏南主销区供给水平,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猪肉自给率分别保持在30%、80%、115%以上。(省农业农村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地方人民政府负责落实。以下均需地方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四)加强良种培育与推广。健全产学研联合育种机制,培育以企业为主的商业化育种平台,重点开展黄羽肉鸡和白羽肉鸡等育种攻关,推进瘦肉型猪本土化选育,加快肉用羊专门化品系或配套系选育,逐步提高核心种源自给率。完善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加快推进育种场和扩繁场标准化建设,扶持大型种公猪站建设,提高种畜禽繁殖效率和良种利用、供应能力。强化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加强国家级和省级保种场、保护区、基因库和备份场建设,加快生物保种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通过活体保护和生物保种相结合,推动地方品种资源应保尽保、有序开发、以用促保。做大做强地方黑猪、地方黄鸡等特色品牌。(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健全饲草料供应体系。全面推广饲料精准配方技术和精细加工工艺,推动饲料加工装备升级。加快推广应用生物饲料技术,研发推广新型无抗日粮和安全高效替抗饲料添加剂。改善传统“玉米-豆粕”单一配方结构,促进玉米、豆粕减量替代。因地制宜发展大豆、花生生产和苜蓿、燕麦草、紫云英等优质饲草种植,强化作物秸秆饲料化应用技术研究,提高饲草料自给保障能力。(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提升现代畜牧业装备水平。落实和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将养殖场(户)购置自动饲喂、环境控制、疫病防控、废弃物处理等农机装备按规定纳入补贴范围。推动规模养殖场设施设备改造升级,普及推广自动饲喂、自动清粪、自动环控、视频监控等设施,提高畜禽养殖机械化、自动化水平。培育并遴选推介一批全程机械化养殖场和示范基地。加强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区块链、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在畜牧业的应用,加快江苏智慧畜牧业“一张网”建设,推广建设一批数字化、信息化智慧养殖场,提高精准管理、动物疫病监测、畜禽产品追溯等智能化水平。支持开展畜禽生产、加工、冷链物流等关键环节设施装备研发。(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七)发展适度规模养殖。积极发展标准化、集约化、专业化的畜禽养殖企业,鼓励支持中小规模养殖场改进生产工艺、完善设施,向适度规模、种养结合型家庭农场方向发展。鼓励畜禽养殖龙头企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与养殖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紧密合作,通过统一生产、统一服务、统一营销、技术共享、品牌共创等方式,形成合作共赢、风险共担稳定的产业联合体。支持龙头企业扩大“公司+家庭牧场”“公司+产业基地+农户”等新型合作经营,带动中小养殖场户提档升级,提升市场竞争力。(省农业农村厅负责)
三、健全完善动物防疫体系
(八)进一步提升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加强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宣贯,压实畜禽养殖、贩运、屠宰、无害化处理等各环节从业者动物防疫主体责任。引导生产经营主体建立完善动物防疫制度,改善和规范动物防疫条件,配备相应技术人员,严格按规定做好免疫、监测、清洗消毒、疫情报告等工作。推进重点场所动物疫病检测实验室和运输车辆洗消中心建设,持续开展以阻断传播途径、消毒灭源、净化环境为目的的灭蚊、灭蝇、灭鼠和日常消毒、突击消毒、定点消毒和设施消毒的“三灭四消毒”行动。落实国家畜禽贩运和运输车辆监管制度,对运输车辆实施备案管理。强化网络生猪销售监管,加强对网络平台涉及本地生猪销售信息的监测,及时协调关闭不法网店,屏蔽虚假不实销售信息。全面推行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工作,指导养殖场(户)由集中免疫向程序免疫转变,开展免疫效果评估。持续推进动物疫病净化工作,开展养殖场无疫小区和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场创建活动。加强布鲁氏菌病、狂犬病、血吸虫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省农业农村厅、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九)强化防疫监管与指导服务。全面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政府属地管理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完善部门联防联控机制,推行动物疫病防控网格化管理。大力实施兽医领域补短板行动,强化兽医实验室、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等基础设施建设。认真落实国家重大动物疫病分区防控政策,优化省际间动物卫生监督检查站布局。强化重大动物疫情监测,认真做好动物疫病定点监测、集中监测、飞行监测、应急监测、企业自我监测和动物流行病学调查工作,强化监测调查结果的分析应用,提升疫情预警预报能力。开展动物检疫规范提升行动,规范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严格落实调入生猪落地报告制度。健全口岸疫情防控与地方疫病防控的交流机制,及时通报动物疫病检测监测情况。严厉打击收购、贩运、销售、随意丢弃病死畜禽等违法违规行为,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加强动物防疫应急管理,修订完善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健全动物疫情信息报告和通报制度,对防控工作表现突出的按规定给予表彰。(省农业农村厅、省公安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南京海关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加强基层防疫机构队伍建设。强化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完善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依托现有机构编制资源,建立健全省、市、县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和队伍,突出加强基层动物卫生监督机构官方兽医人员和乡镇畜牧兽医工作人员配备,确保动物防疫有相应的工作机构、工作力量和必要的工作经费保障。切实落实基层兽医和动物疫病防控事业单位在编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畜牧兽医事业单位中专职从事和直接接触有毒、有害、有传染危险工作的人员按规定享受相关津贴。(省农业农村厅、省委编办、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加快构建现代加工流通体系
(十一)持续优化屠宰产能布局。坚持屠宰产能与养殖规模相匹配的布局原则,积极推动屠宰产能向养殖区转移,减少活畜禽长距离运输。鼓励苏中、苏北等畜禽养殖量较大、落后屠宰产能较多的地区,在淘汰压减原有落后产能基础上,引进优质屠宰资源。支持畜禽养殖、屠宰、加工等龙头企业通过联合、收购、订单合同等方式,加快全链条生产发展。规范活畜禽跨区域调运管理,完善“点对点”调运制度。(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二)提升屠宰行业整体水平。大力压缩落后屠宰产能,全面推进生猪屠宰标准化建设,实施生猪屠宰企业分级管理。积极实施品牌战略,推进全产业链经营,鼓励畜禽养殖、屠宰、加工企业延伸产业链,走规模养殖、屠宰、精深加工、冷鲜配送、连锁经营一体化发展道路。鼓励屠宰加工企业建设冷却库、低温分割车间等冷藏加工设施,配置冷链运输设备。推动物流配送企业完善冷链配送体系,拓展销售网络,促进运活畜禽向运肉转变。推动出台地方性法规,推进牛羊禽集中屠宰,落实牛羊禽“集中屠宰、集中检疫”制度。倡导畜禽产品安全健康消费,逐步提高冷鲜肉品消费比重。(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市场监管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三)加强市场引导和调控。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强化畜禽养殖场备案管理,加强畜牧业生产和畜禽产品市场动态跟踪监测,及时、准确发布信息,科学引导生产和消费。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探索应用生猪期货等手段,缓解生猪生产和市场价格周期性波动。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适度进口优质安全的肉类产品、乳制品等畜禽产品,补充和调剂省内市场供应。稳步推进畜牧业对外投资合作,鼓励引导企业积极开拓海外市场,扩大优势畜禽产品出口。深化对外交流,加强先进设施装备、优良种质资源引进。(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粮食和储备局、南京海关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持续推动畜牧业绿色循环发展
(十四)大力推进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强化养殖场户防疫、环保、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主体责任,指导养殖场科学设计建设和升级改造,加强精细管理,实现源头管控。推广清洁养殖工艺,普及均衡营养、节水减排、臭气减控等技术。组织实施动物源性细菌耐药性监测、药物饲料添加剂退出和兽用抗菌药使用减量化行动,强化畜产品和兽药、饲料质量监督抽检和风险预警监测。在重点养殖场周边逐步建立和完善抗生素长期监测体系,切实减轻畜禽养殖抗生素的环境危害。深入开展标准化生态健康养殖普及行动,建设一批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和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省农业农村厅、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五)持续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组织开展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行动,进一步推进规模养殖场提升粪污收集、贮存、处理、利用设施装备水平,指导非规模养殖场户按需配套堆粪场、粪污储存池等设施并继续将其纳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同步推进。促进农牧循环发展,因地因场施策,推进畜禽粪污肥料化、基质化、能源化等多元化利用,完善种养主体有效对接机制。规范畜禽粪肥还田利用,加强监测和评估,推进科学精准施肥,提高养分还田利用率。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引导在养殖较为集中的区域建设适度规模的集中处理中心,推进建立受益者付费、第三方处理企业和社会化服务组织合理收益的运行机制。严格依法监管畜禽粪污处理。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合力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六)加快推进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统筹推进病死猪与牛羊禽等养殖、屠宰环节集中无害化处理,优化无害化处理体系布局,支持区域性无害化处理中心建设,加快推进无害化处理体系防疫、环保等设施升级改造。完善畜禽养殖保险与无害化处理联动机制,强化保险理赔和无害化处理信息资源共享。(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生态环境厅、江苏银保监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保障措施
(十七)严格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对本地区发展畜牧业生产、保障肉蛋奶市场供应负总责,制定发展规划,强化政策措施,不得超越法律法规规定禁养限养。落实“放管服”改革措施,简化畜禽养殖用地取得程序以及环境影响评价、动物防疫条件审查等审批程序,缩短审批时间,推进“一窗受理”,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将生猪稳产保供水平列入省高质量发展考核,对保供任务完成较好的地方按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鼓励苏南主销区通过资源环境补偿、跨区合作建立养殖基地等方式支持苏中、苏北主产区发展畜禽生产,构建产销区利益补偿长效机制。(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政务办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八)保障畜牧业发展用地。将畜禽养殖、生物安全、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屠宰加工等事关畜牧业健康安全发展的用地纳入当地国土空间规划,合理安排用地规模,科学加以布局。养殖生产及其直接关联的检验检疫、清洗消毒以及畜禽粪污、病死畜禽等养殖废弃物收集、存储、处理、利用等符合规定的用地,纳入设施农业用地管理。畜禽养殖附属(配套)设施用地规模原则上控制在项目用地面积的10%以内,最多不超过15亩,为支持生猪稳产保供,生猪养殖附属设施用地不受15亩上限规定。养殖设施原则上不得使用永久基本农田,选址确实无法避让永久基本农田的,允许使用少量、零星永久基本农田但需补划。经设区市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认定存栏5000头以上、年出栏10000头以上的生猪养殖稳产保供项目占用永久基本农田不得超过设施农业项目用地总规模的20%,原则上不超过50亩,并同步在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内补划数量和质量相当的永久基本农田。养殖设施允许建设多层建筑。允许在Ⅲ级、Ⅳ级保护林地内建设畜禽养殖场并依法办理使用林地审批手续,养殖项目结束后,恢复林地现状。鼓励节约使用畜禽养殖用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林业局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十九)加强财政保障和金融服务。通过省以上财政转移支付等现有渠道,加强对畜禽种质资源保护和品种创新、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生态健康养殖、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生猪屠宰标准化示范创建、畜禽产品冷链运输配送体系建设和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体系升级改造的支持。统筹好各级财政资金,足额安排无害化处理补助,有条件的地区将牛羊家禽等其他畜种纳入补助范围。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动物防疫社会化服务。落实畜禽规模养殖、畜禽产品初加工、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环节用水、用电、用气优惠政策。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探索推进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抵押贷款,支持具备活体抵押登记、流转等条件的地区按照市场化和风险可控原则,积极稳妥开展活畜禽抵押贷款试点。大力推进畜禽养殖保险,鼓励有条件的地区自主开展畜禽养殖收益险、畜产品价格险,逐步实现全覆盖。鼓励社会资本设立畜牧业产业投资基金和畜牧业科技创业投资基金。(省财政厅、江苏银保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十)健全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体系。推广连云港市“1+N”畜牧兽医社会化服务模式,大力培育多元社会化服务组织,鼓励畜禽养殖和饲料兽药生产企业、科技服务企业、科研院所等为畜牧业生产经营主体提供良种繁育、饲料营养、免疫预防、疫病检测诊断治疗、机械化生产、产品储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实用科技和营销、金融服务。积极推进将强制免疫、辅助检疫、检验检测等兽医公益服务事项交由社会化组织负责,构建政府主导的公益性畜牧兽医服务和市场主导的经营性畜牧兽医服务相结合的长效机制。(省农业农村厅、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江苏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