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专家评估认为,广州市今冬明春人感染H7N9病例仍将维持散发水平,不排除出现人感染其他亚型禽流感病例。预防人感染禽流感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尤其是经常接触禽类以及免疫力较低的人群。
免疫力低人群感染后易发展为重症
发生在人身上的H7N9流感,是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痛、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为主,可快速进展为重症肺炎,病情严重可导致死亡。这个病的潜伏期多数在一周内,传染源为携带H7N9流感病毒的禽类,病人主要因接触禽类或被病毒污染的物品而感染。
防控专家指出,受禽流感病毒污染的活禽 及市场是人感染禽流感的主要来源,活禽经营非限制区和一些防控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限制区活禽市场是高风险区域。活禽市场“1110”制度落实情况、活禽免疫覆盖率、免疫效果以及活禽检疫落实情况将影响广州市H7N9疫情发病水平。
12月18日,市、区卫生计生部门联合行动,对全市禽类交易市场落实“1110”制度情况进行明察暗访。从巡查情况看,大部分禽类交易市场能按要求落实“1110”制度,但仍有部分市场存在违规售卖活禽(光禽)或周边有活禽流动摊档、档口清洗消毒不彻底以及未落实活禽零存栏等问题。
防控专家建议要严格落实活禽市场“1110”制度,强化源头防控;继续推进家禽“集中屠宰、冷链配送、生鲜上市”,逐步扩大活禽交易限制区;加强监测和风险评估预警;加强发热肺炎和重症肺炎病例排查。
目前已有证据提示接触活禽和去活禽市场是感染H7N9的重要危险因素。经呼吸道或直接接触携带病毒的家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可能是感染H7N9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
专家表示,H7N9病毒主要通过以下途径感染人类:吸入含有禽流感病毒的飞沫或飞沫核;直接接触禽流感病毒感染的禽类或其分泌物和排泄物;间接接触受禽流感病毒污染的物品和环境。
不同人群防禽流感有不同对策
市卫计委 介绍,有两类人特别容易被H7N9感染:经常接触禽类的人以及免疫力比较低的人。目前监测发现,H7N9病毒特别喜欢“欺负”患有慢性基础病的老人以及孕妇、儿童等这些免疫力较低的“软柿子”,所以这些人群为了保护自己,尽量不要去活禽交易市场。
对于普通人群来说,最重要的预防方法是减少接触活禽和活禽市场、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专家提醒,要尽量避免接触禽畜;从正规渠道购买冰鲜禽肉,食用禽肉蛋时要充分煮熟并注意生熟分开。
市民要尽量避免接触野生禽鸟或进入野禽栖息地;在农家乐游玩时注意远离禽类屠宰现场;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去人群密集、空气污浊的场所,特别避免去有活禽交易的市场;合理饮食起居,保证充足的营养和睡眠;适时加减衣服;多参加户外体育活动。
如果你是一名禽类爱好者,就要注意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禽体抗病力;注意笼舍的卫生清洁;保证笼舍的通风;鸽舍、鸟笼要特别注意卫生,注重日常消毒。家中饲养的雀鸟应避免它们与野禽接触,一旦接触后,要及时给鸟笼消毒,必要时还要到动物防疫部门进行防疫。
在养鸟或者观鸟时要尽可能避免接触禽类以及其粪便,处理它们的粪便时应戴上手套;接触它们或它们的粪便后,必须用皂液和清水彻底清洁双手。观鸟过程中不捡死鸟,不吃野生禽鸟。
至于禽类从业人员,在进行接触禽类的工作过程中,应穿着防护服、佩戴口罩和手套,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与禽类的直接接触。清洁禽舍时,要严格执行清洁和消毒程序;清洁完毕后,要及时彻底地洗手和消毒;当身体接触禽类污物时,也要彻底地清洗。当发现病死禽时,应及时通知当地动物检疫部门处理。当出现发热、咳嗽、咽痛、全身不适等症状时,应尽快到发热门诊就医并主动告之医生自身职业和发病前的活动史。
而禽类加工人员应该经常清洁和消毒用于家禽加工的所有工作台、设备和器具,应经常洗手。处理禽肉时要做到生熟分开,特别是一些器皿、容器也要注意生熟分开。确保将食品烹调到适当的温度,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
另外,完全熟透的家禽是可以食用的,但是病毒在较低温下可存活1周,在4℃水中或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同时,当加工者手部有破损处理肉类时,建议佩戴手套。
人感染禽流感主要来源:
受病毒污染活禽及市场
易感染禽流感人群:
常接触禽类人群、老人、孕妇、小孩
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
接触活禽、去活禽市场
不同人群防禽流感指引
普通人群:减少接触活禽和活禽市场、做好个人防护,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禽类爱好者:注意加强饲养管理,提高禽体抗病力。
禽类从业人员:穿着防护服、佩戴口罩和手套,做好个人防护,减少与禽类的直接接触。
禽类加工人员:经常清洁和消毒用于家禽准备的所有工作台、设备和器具,经常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