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召开以来,襄阳市各级畜牧兽医部门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深入落实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保供给、保安全、保生态”目标任务,以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猪禽提质、牛羊增量”工程,着力保障畜产品供给;以安全可控为目标,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着力保障群众“舌尖上的安全”;以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为重点,推进畜牧业绿色生态发展,着力建设环境优美、宜居襄阳;以职业化改革为抓手,推动防疫队伍建设,着力提升服务能力;以疫病防控为基础,加强各类动物疫病防控,着力保障生产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襄阳市扎实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畜牧业转型升级,全市畜牧业连续保持了稳定增长、质量提升、效益增加的向好态势,为“一极两中心”建设提供了强大动力。
猪牛羊禽:提质增量保供给
襄阳市是湖北省畜牧大市,也是国家重要的生猪、活牛外贸出口基地。全市猪、牛、羊出栏量,肉类总产量和畜牧业总产值均居全省第一位,其中:全年生猪出栏量约占全省七分之一,全国每出栏100头生猪,就有1头产自襄阳;肉牛出栏量约占全省二分之一;羊出栏量约占全省三分之一;禽出笼量约占全省七分之一;畜牧业总产值实现“十二连增”,约占全省畜牧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占襄阳市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44.35%。
猪禽稳量提质。按照“抓大扶中引小”的原则,推进猪禽养殖从粗放向智能化、自动化、精细化方向转变,从分散向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方向转变,从注重产量向质量效益并重方向转变的“三大转变”。目前,全市有6个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县,规模以上的养殖企业达到5673个,其中万头以上规模标准化猪场93个。
打造汉江流域肉牛产业带。突破发展养牛产业,经过多年发展,襄阳养牛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水平不断提高,全市拥有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大型肉牛养殖场26个,拥有养牛国家级示范场1个、省级示范场14个、市级示范场55个,年出栏肉牛72.8万头,牛肉产量占全市肉类总产量的13.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
绿色发展:生态养殖气象新
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全市在行动。围绕“周边水土净美、养殖环境优美、畜产品安全味美”工作目标,确保全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2%以上,加快畜牧产业绿色生态发展。
襄阳喜旺旺农业生态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猪、鸡、泥鳅、甲鱼养殖,莲藕、果蔬种植和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生态循环养殖企业,实现了资源充分利用、生猪养殖无污染、粪污零排放,被授予省级生猪标准化示范场、襄阳市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场称号。
把粪污变废为宝,湖北良友金牛畜牧科技有限公司做了更好的探索。良友金牛是一家供港的养牛企业,年出栏肉牛12000头,他们用牛粪养蚯蚓;蚯蚓养鸡;蚯蚓粪种植果蔬;蚯蚓加工成饲料,喂食水产品、畜禽等,创造了一套生态循环养殖、绿色环保发展的新模式。
襄阳市在积极探索畜牧养殖生态循环新模式的同时,坚持政府支持、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的方针,不断加大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力度,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和谐统一。
转型升级:龙头带动促跨越
襄阳市现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省级龙头企业25家、市级龙头企业47家,成立畜牧专业合作社和协会300余家;创建部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21个、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02个、市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1016个,生猪、肉牛、肉羊、肉鸡等规模养殖比重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畜牧业产业化步入发展“快车道”。襄阳市坚持内引外联并重,实现屠宰扩规模、产品深加工、品牌有创新。襄大集团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由460位进位到364位;正大食品(襄阳)有限公司年屠宰生猪100万头、加工食品10万吨的生产线正式投产,“襄阳模式”在全国推广;河南牧原集团投资14.5亿元兴建的百万头生猪养殖项目一期工程已经完工;老河口市政府与科尔沁牛业达成年产肉牛10万头、屠宰肉牛2万头的投资协议……一大批优质企业的落户,为襄阳市畜牧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活力。
现代畜牧业品牌创建“结硕果”。正大、襄大、雨润冷鲜肉,丽波牛奶,李方忠皮蛋、板鸭,雁留山牛肉,良友金牛牛肉等一大批“襄阳造”畅销全国,有的已经远销海外。“襄大”牌商标被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襄大、正大等企业的产品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襄阳黑猪”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畜产品安全:全程监管力度大
襄阳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全省领先,连续多年没有发生重大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全覆盖、全过程、全天候,监管网格化、评估常态化、服务多维化、行为规范化、操作程序化、工作痕迹化”的安全监管经验在全省推广。在2016年、2017年全省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创先争优考核评比中,我市枣阳市、襄州区连续两年名列全省第一。
严格畜产品质量监管。坚持月拉网、季抽检,不定期畜产品安全巡查,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持续开展畜禽屠宰环节“扫雷行动”,按照“五查、五看、七把关”的要求,对各生猪定点屠宰场派驻官方兽医,实行24小时值班制,严把产地检疫关、运输检疫关、屠宰检疫关、市场检疫关,确保经检肉品安全放心,确保市民“舌尖安全”。定期开展蛋品专项检查活动,严查在蛋鸡产蛋期使用除中药散剂以外的兽用化学药品以及人用化学药品行为;加强生鲜乳生产监管,依法规范生鲜乳生产、收购、运输活动,为市民提供营养美味的生鲜乳。
严格兽药经营与使用监管。实施兽药GSP再规范行动,严厉打击非法经营行为,依法查处养殖环节违规使用原料药和抗菌药物行为,对兽医诊疗点,实行“诊疗点设置统一、制度张贴统一、储存用药柜规格统一、兽药购进使用记录统一、诊疗处方笺统一、标牌统一、乡村兽医从业者统一培训”的“七个统一”管理,规范其诊疗活动。
严格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监管。以全覆盖、全收集、全处理“三全”为目标,建设全市统一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全年共收集处理病死生猪40万头,有效保证了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开展“互联网+产地检疫”试点。“动检通”工程是襄阳市借“网”发展、触“网”升级,打造的动物产地检疫智能一键申报受理平台。我市在湖北省率先引入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检测公司,对相关规定病种开展检测服务,为养殖户畜禽检疫申报和出证提供方便,集中开发智能一键申报受理平台“动检通”,将养殖业主APP端、协检员APP端和报检点检疫出证平台有机融合,实现全过程监管。
疫病防控:多措并举护好航
重大动物疫情防控,是确保畜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先决条件,襄阳畜牧业从基础抓起,筑牢防疫堤,连续多年没有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
筑牢防疫基础。按照“专职防疫、减人增酬、渐次推进、提质增效”的工作要求,我市已有5个县(市)区制定了改革方案。特别是保康县,动物防疫员由原来的70人精简到40人,专职防疫员年收入平均达到5万元以上,推动了基层动物防疫工作全面、高效开展。
提升防疫能力。积极推动乡镇畜牧兽医技术服务中心建设,90%以上的乡镇服务中心具备完善的防疫功能。全市共建成1个区域性实验室、7个县级实验室,其中,襄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兽医实验室,获得国家兽医实验室考核许可和省级质量认证考核的双认证,成为鄂西北区域性重点实验室、湖北省联合技术团队实验室成员之一。
强化应急管理。组织市、县两级按疫情处置程序进行应急演练,并按照痕迹化管理要求,制定演练图集,同时完善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及分病种预案,成为全市应急工作模板。
精准扶贫:产业优势显威力
扶贫攻坚,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畜牧业在扶贫中具有既短、平、快又能管长远的特点,是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在服务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按照“依靠科技、产业先行、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的总体思路,襄阳市畜牧兽医局编印的《襄阳市绿色养殖扶贫技术手册》,成为扶贫工作队和贫困户发展养殖业的服务指南。全市贫困人口37万人,在已脱贫的人口中,有20%以上的农户依靠发展畜牧业实现了脱贫。宜城市孔湾镇江坡村村民郑士成在村委会帮扶下,承包鱼塘养鱼,水面养鸭3000只,靠出售鸭和鸭蛋,2016年成功脱贫。
谷城县赵湾乡窑岭村是一个无集体基地、无经济来源、无村级积累的“空壳村”,开展扶贫工作以来,襄阳市畜牧兽医局派出畜牧专家结对帮扶,依托当地自然资源,先后投入50余万元,发展以牛、羊、猪、禽、中华蜂为主的养殖业,并在赵湾乡建设牛品改中心,对全乡建档立卡的200户贫困户饲养的313头能繁母牛开展免费配种,累计产犊230多头,仅此一项就为贫困户增收100多万元。
在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襄阳市畜牧业转型升级迈出了实质性步伐,发展方式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发展格局呈现出了崭新的面貌。下一步,全市各级畜牧兽医部门将更加牢固地树立“四个意识”,更加注重夯实综合生产能力,更加注重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绿色生态发展,推动现代畜牧业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