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得安全离不开技术助力
业内专家呼吁我国肉类产业要不断科技升级
“十二五期间,将是我国肉类产业加快科技进步、改造升级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日前,国内贸易工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单守良在2012中国肉类工业展上表示,未来几年,我国肉类工业要加快在屠宰加工、肉制品品质检验、冷链设施、综合利用、无害化处理和污水处理等方面的科技升级步伐,以有效实现我国肉类产业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据了解,随着现代化食品加工企业逐步走向信息化、自动化,那些传统的靠手工记录生产线操作数据的方法早已淘汰。有实力的食品加工企业目前从各部门、各个车间、各个工厂,都在部署信息自动化系统。“考虑到食品加工生产车间环境都很恶劣,地上有积水、油腻,湿度在80%~85%,空气中伴随有湿热水雾,温度在3℃~15℃;生产线上设备的振动、粉尘等,普通的PC无法胜任此类工作,对计算机有防水、防潮湿、防尘、防油污、宽温工作的要求。所以在国内外一些大型食品加工企业,已经开始应用加固计算机。”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研祥加固平板电脑JPD-1501就应用在某肉类加工厂的生产线上,此产品有多串口及多USB口功能,可外接多种用户设备,具体应用过程如下:通过外接的扫描仪,可识别出原料的产地及物流信息,使总部可清楚了解原料在收集及运输过程中的数据,有效保证了食品安全;计数系统及电子秤通过串口与计算机连接,每个班次的生产数量、产量可通过网络,上报数据中心;传感器通过在肉上刺入,可把收集到的肥肉、瘦肉情况传到计算机中,通过计算机计算,就可得到每头猪的瘦肉出肉率,并上报数据中心。
此外,近年来不断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使人们对肉类、乳制品类入口食口的产地及流通过程中的变化更加关注,所以食品加工方应能准确识别出原材料的产地、物流过程信息;做为食品加工厂家,对自己每日的生产加工产能、产品品位高低都要求有个总结,所以其产线要具备计数、重量、出产品质检验的采集并能将结果汇总到数据中心去的能力。
业内人士表示,食品可追溯系统正是这样一种能够连接生产企业和消费者,让消费者了解符合卫生安全的生产和流通过程,提高消费者放心程度的信息管理系统。在肉制品生产加工过程中,以条码标贴或者电子标签作为有效的管理载体,所有猪肉制品可以做到源头可追溯、信息可存储、流向可追查、产品可召回。肉食品从屠宰到超市是在连续不间断的冷链下进行,在产业运营方面形成产业基地、物流网络两大系统无缝连接、高效运营的产业体系,这大大地保证了肉制品的安全和品质。
中国肉类协会会长李水龙表示,中国肉类工业经历了20年的快速发展,当前必须在标准化养殖、工厂化屠宰、品牌化经营、冷链化流通、一体化管理上有大的突破。“尤其是要坚持科技进步,加快改造升级。在主要任务和重点工程中,涉及三大项目:一个是实施屠宰企业标准化改造与升级工程,推进工厂化屠宰;一个是实施肉类工业科技创新工程;再一个是实施肉类工业冷链物流建设工程,建立冷链物流配送体系。”
单守良表示,除了屠宰加工环节,其实新技术在食品工业的应用环节还有很多。“如中水回用、潜热回收、太阳能利用、地源热泵等技术用于食品加工厂。经污水处理后的干物质,经发酵可生产出有机肥,骨头、血、废弃物等可以经深加工再利用。”国内目前不少肉类加工企业不断对厂房进行升级改造,对此,单守良认为有很多地方可以进行科技改造,例如采用节能建筑材料来减少空调设备的运行成本,外墙使用加气混凝土砌块、外立面设计有遮阳百叶、参观走道采用中空的LOE-E玻璃等,地面采用耐磨矿物骨料和聚酯。“现在提倡观光农业的理念,给消费者提供一个宽敞明亮并且有企业文化的参观走道,增加肉制品加工企业透明度,可以让消费者看得明白、买得放心、吃得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