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进口猪肉数量激增,除了国内外猪肉价格倒挂明显,即使加上关税等费用,进口肉价格优势依然明显的主要因素外,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及进口运输方式不断增加,也在相当程度上促进了进口规模的加速扩大。
2016年,河南的郑州、漯河进口查验场启用刚满一年,全年进口6.1万吨,货值8.6亿元人民币,成为全国最大的内陆肉类口岸,在河南局进口肉类口岸备案的企业已从一年前的49家增加至现在的118家。2016年底,河南河南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在郑州、漯河两个查验场成功运营的基础上,再次获批增设焦作查验场,焦作查验场按照年进口肉类50万吨,备案冷库5000吨进行规划建设,预计2017年6月建成并申请预验收。
2017年1月中,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2017年第一批获得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及查验场名单,新增沈阳桃仙机场口岸、陕西西安陆运口岸、安徽马鞍山口岸、安徽芜湖口岸,新增指定口岸/指定查验场综合进口能力合计达到83万吨。
其中,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将成为东北地区首个空港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同时,沈阳冷鲜港作为其配套设施获批成为冷链查验和储存一体化设施。沈阳冷鲜港正式运作后,预计年进口肉类20万吨,可以对沈阳桃仙机场及大窑湾、鲅鱼圈、天津海运口岸和二连浩特陆运口岸的进口肉类实施查验,实现进口肉类海、陆、空全覆盖,有效提高通关效率,缩短通关时间,降低贸易成本。
而安徽马鞍山、芜湖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分别于 2015 年 3 月和 12 月获批筹建,2016年 12 月双双通过国家质检总局现场验收考核,成为安徽省第一批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年查验能力达 30 万吨。今后多个国家进口畜、禽肉可直接运抵安徽,不再经沿海口岸查验转运,此举可降低物流成本逾 10%。
西安港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是陕西省、西安市打造“一带一路”对外开放格局的重要平台,位于西安国际港务区口岸功能核心区,交通区位优势明显,综合进口能力达到35万吨,其正式投入运营后,将大大降低企业进口肉类的时间和经济成本,有效促进陕西省乃至西北肉制品进出口贸易。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口肉类属于特种商品。我国对此类产品的进口实施指定口岸制度,只有具备资质的指定口岸才允许进口肉类产品。对于内陆地区而言,没有口岸就意味着不能直接进口,需从青岛、天津等口岸辗转输入,不仅耗时长、手续多、成本高,同时也加大了食品安全监管难度。
基于服务我国“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实施,质检总局在2015年发文,提出改革现行一律在沿海沿边设立进口肉类指定口岸的做法,根据我国现行口岸建设规划和进口肉类贸易发展潜能,支持我国内陆地区建设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查验场,允许进口肉类原集装箱、原铅封、原证书直接运输到内陆地区指定口岸/查验场实施检验检疫,提升和扩大内陆地区口岸功能,节约成本,便利通关。
此后,内陆地区进口肉类指定口岸申请筹建、批复、建设等进程明显提速,截至目前,我国已有61个进口肉类指定口岸,较2015年增长50%左右。2017年仅1月份新增运行的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就有4个,预计后期将有更多的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建设完毕、通过验收并正式投入使用,将进一步推动多渠道、多方来源的肉类进口,对国内市场的压力也将进一步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