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以来,浙江湖州深入开展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加速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农牧结合、绿色高效、产业安全的现代畜牧业,加快形成生产布局优化、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环境良好的畜牧业发展新格局。
加速推进畜禽养殖环境整治
南浔区练市镇农兴村村民胡金松是一个有着多年生猪饲养经验的养殖户,在近400平方米的土地上搭起简易大棚后,他的生活就是围着上百头存栏生猪转。但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与起伏较大的猪肉价格,让胡金松决定拆了自家的400多平方米的猪棚。2013年猪棚拆除后,农兴村引进湖州绿藤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免费为村民提供黄桃树苗以及“一村一品”建设。在村干部的引导下,胡金松也种下树苗,曾经发出阵阵臭味的土地成了60余株黄桃树的生长基地。
眼下,黄桃种植成了全村的活招牌,当初的违建猪棚摇身一变,成了生产“金果”的摇篮。据介绍,该村前后拆除违建猪棚1.5万余平方米,70%以上的土地都种上了黄桃树。黄桃种植的普及不仅改善了村容村貌,也带动了村集体经济,绿色产业已经悄然兴起。
胡金松告别猪棚迎果香的故事,与湖州市重拳整治畜禽养殖环境、加快畜牧产业转型升级的工作密不可分。2016年以来,该市按照浙江省厅养殖污染扩面整治的有关要求,对全市存栏50头以下的生猪散养户和存栏1500羽以上的规模水禽场全面开展治理,采取“一县一策”、“一场一策”、“联村联场”措施,确保整治到位。
同时,按照“属地为主、分级负责、部门协同”的原则,全面建立了准入退出、督查巡查、服务保障、监管责任、考核惩戒五大合力监管机制,明确各方监管责任,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同管理、乡镇日常巡查、养殖主体负责、社会监督支持”的畜禽养殖污染治理网格化监管工作格局。
清理优化生猪定点屠宰场点
为加强生猪屠宰行业管理,优化屠宰企业设置布局,保障市场有效供给和肉品质量安全,2016年初《湖州市区生猪定点屠宰场点清理优化工作实施方案》正式出台。同时,该市明确将生猪定点屠宰场点清理优化工作列入市对县区政府综合考核内容,依法实施,按月督查,全力推进清理优化工作,确保人民群众吃上“放心肉”。
据了解,全市屠宰场点大部分加工设施简陋,手工作坊式企业比例较大。加上产能明显过剩,部分县区屠宰场布局不合理现象依然存在。2015年底,全市三县已完成生猪定点屠宰场点清理优化,市区清理优化工作于2016年4月初正式实施。
全市按照“总量控制、布局合理、就近配送、便利群众”的屠宰企业设置原则,综合吴兴、南浔区域内常住人口、生猪出栏量、屠宰企业加工能力及周边地区屠宰企业配送能力等因素,优化整合市区生猪屠宰场点。《方案》明确,对不能按期完成整改任务,未达到法定设立条件的屠宰场点坚决实施关停。同时,吴兴区和南浔区有关部门加强协调,联系部分屠宰龙头企业,全力保障辖区内猪肉配送供应。并加强人员调配,各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全部实行驻场检疫,建立健全肉品品质检验制度,切实保障肉品安全。
此外,2016年,市农业部门对全市规划保留的15家生猪定点屠宰场点,制定《生猪定点屠宰企业规范提升评分标准》,从厂区设立布局、屠宰设施设备、人员技术配备、屠宰派驻检疫、无害化处理等方面改造提升整体屠宰水平,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自2016年7月开始,市农业部门组织开展全市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复核审查重新发证工作,全力落实肉品安全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确保全市屠宰行业管理规范有序,上市肉品质量安全可靠。
农牧结合打造“美丽生态牧场”
据介绍,安吉县梅溪镇晓墅村正新牧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猪养殖销售,蔬菜、茶叶种植销售及有机肥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国家级无公害基地。近年来,公司科学规划猪场布局,建设雨、污分流设施,安装水碗、积水盆、水位限制器等节水设备,实现污水减量60%以上;应用发酵床等生物技术,建设高效的新型标准化猪舍,将回收的秸秆等农业废弃物作为发酵床基质,实现猪舍上层养猪、下层生产有机肥的高效养猪模式。同时,公司还引进全场监控系统、输料系统、智能喂料系统等多环节现代化设备,实现了从生猪生产到废弃物处理利用的全程机械化操作。
通过科学生态养殖,正新牧业彻底改变了单一的传统模式,充分利用生物间共生关系,提高生猪品质。基地利用沼气综合工程技术进行脱污处理,沼渣开发新型有机肥,配套到种植农地上进行资源化利用,实现多层次多元化利用。2016年7月底,正新牧业成为全省首批20家“美丽生态牧场”之一。“前些年,确实有一些规模较小的养猪场,将粪便直接排进周边河道,造成污染。但我们一直关注环保问题,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回收利用系统,猪粪对外更是‘零排放’。”公司总经理沈顺新自豪地说。
安吉正新牧业是全市积极创建美丽生态牧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湖州市从整治畜禽养殖污染、规范畜禽屠宰、优化产业结构、推进农牧对接等方面加快转型升级步伐,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农牧结合、绿色高效、产业安全的现代畜牧业。推进农牧深度融合,推广应用农牧结合的新型种养模式和清洁生产技术,因地制宜探索建立“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循环体系,提升养殖业的双重效益。
与此同时,按照“场区布局合理、设施制度完善、生产全程清洁、产出安全高效、资源循环利用、整体绿化美化”的美丽生态牧场标准,2016年全市创建30家左右美丽生态牧场。市畜牧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将彻底改变传统畜禽养殖模式带来的污水横流、臭气熏天的状况,通过对畜禽养殖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变废为宝,实现清洁生产。”据悉,“十三五”期间全市计划创建100家左右美丽生态牧场,着力打造养殖污染治理升级版,促进全市畜牧业绿色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