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粮农组织发布最新的食品前景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肉类的生产总量约为3.207亿吨,基本与去年持平。其中,猪肉产量预期下降0.7%,预计产量为1.164亿吨,猪肉以领先家禽肉200000吨的产量居全球肉类市场生产总量的榜首。据预测,2016年美国,巴西、欧洲、印度和俄罗斯家禽肉的产量会增加,而中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国的家禽肉产量可能会降低。这与国内预计的情况基本一致。
此前我国统计局的资料显示,2016年上半年猪肉产量2473万吨,同比下降3.9%(2015年产量5487万吨,2014年为5671万吨)。业内据此预计2016年全年猪肉产量在5100-5200万吨,属于偏低的年份。
根据最新的海关统计数据显示,11月我国猪肉进口量为11.3万吨,环比10月下降0.2%,但同比增幅依然显然。从来源区域上看,欧洲地区的猪肉进口总量达到7.2万吨,占11月总进口量的63.7%;南美地区占总量的8.8%,北美地区占进口总量的26.4%。从进口国来看,德国(22.3%)、西班牙(15.6%)、美国(13.6%)、加拿大(12.8%)分列前四位,占进口总量的64.3%。
1-11月累计来看,进口量已经达到150.69万吨,预计2016年将突破160万吨(2015年冷鲜冻猪肉进口量77.8万吨)。另有报道指出,非正规途径流入我国生猪市场的走私活猪数量难以统计,尤其对华南地区生猪市场的冲击较大。
从数量上看,进口猪肉对于我国生猪总体的养殖业冲击力度不大。根据官方数据显示,2016年以来,南方水网地区因环保因素导致生猪出栏量减少1600万头,而进口的猪肉其当量活猪已经抵消这部分的缺口。
外媒预计2017年在我国环保压力不减的情况下,生猪养殖量会进一步下降,而对于进口猪肉的需求依然将保持较旺盛的态势。此外,随着欧亚“一带一路”食品安全大通道的畅通,我国从欧洲进口猪肉的途径将更为多元化,国内市场未来所面临的挑战也将越来越多。 可以预见,进口猪肉对于生猪产业而言不可避免,我们担心的是什么?进口猪肉抢占了部分市场份额,又或是增加了供应,导致猪价下跌,摊薄了利润。其实,静下心来细想:市场竞争本无可厚非,进口猪肉的价格优势才是其有市场的根本原因,既然阻挡不了时代的步伐,那就沉住气,好好修炼内功养好猪,就能化解压力于无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