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府办公厅近日正式印发了《广州市食品药品安全第十三个五年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对食品药品的安全监管提出多项目标和措施。其中提出对食品药品的源头防控要更加到位,建立广州市食品药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平台,2018年力争率先实现猪肉质量信息可溯源。
广州市商务委也表示,广州计划用五年时间,建立覆盖全市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以后,街坊在市场、超市买菜,将拿到一个追溯码凭证,进货来源在哪里、经过哪个批发市场……各个上游环节一目了然。
蔬菜50%以上纳入信息化追溯平台
据悉,“十三五”期间,广州对食品药品的源头防控要更加到位。《规划》提出,推进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标准化生产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主要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级以上例行监测综合合格率达到96%以上。食品产业实现集约化、规模化和标准化。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升级改造。
在加强食用农产品源头治理方面,力争2020年主要农业区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通过省级以上计量认证和考核认定,街(镇)根据实际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点,规模以上的蔬菜专业村可建立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点,并配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人员。
构建本地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平台和本地农业经营主体诚信体系,促进各类追溯平台互联互通和监管信息共享。完善生产档案信息化管理,优先将大型农业生产主体纳入质量安全溯源试点,2018年力争率先实现猪肉质量信息可溯源。那么,具体怎样实现溯源呢?据悉,将全面建立农产品和农业投入品生产经营单位等档案数据库,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标识溯源管理,逐步实现生产记录可查询、产品流向可追踪、伪劣产品可召回。对监管对象实施全覆盖监管、分类监管、分级监管,建立信用档案和“黑名单”管理制度。
《规划》同时要求推进主要食品质量安全追溯信息管理平台建设,以江南果蔬批发市场、生猪屠宰企业和规模以上超市为主体,在食品经营环节,婴幼儿配方食品经营企业100%纳入信息化追溯平台,本地生猪产品80%以上、蔬菜50%以上纳入信息化追溯平台,酒和食用油等重点品种50%以上纳入信息化追溯平台。
市商务委表示,广州计划用五年左右的时间,建立起覆盖全市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包括一个城市管理平台,以及七个流通节点追溯子系统。通过对广州肉类蔬菜生产、流通、消费等环节的信息采集,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
届时,广州将以流通主体实名管理准入、基础信息采集、检验检测、电子交易等为支撑,实现肉类从屠宰厂到销售终端、蔬菜从批发市场到销售终端的正向信息传输和逆向信息追溯的信息化,实现肉菜交易索证索票、购销台账的电子化,形成完整的流通信息链条和责任追溯链条。
广州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管理平台
平台需具备经营主体备案功能、追溯流通信息汇总功能、应急事件处理功能、流通节点监控和考核功能、追溯流通信息的综合分析运用功能,具有体系运行中的问题发现能力,并确保城市平台信息与流通节点信息互联互通,与商务部中央追溯管理平台实现信息有效对接。
生产基地子系统
选择部分规模以上蔬菜生产基地或重点生猪养殖示范基地建设肉菜基地信息管理系统,实现种养过程和销售配送过程的信息化管理。
生猪定点屠宰厂子系统
覆盖生猪进厂、批次管理、屠宰、检疫、检验、肉品出厂等关键环节。
肉菜批发市场子系统
要求以肉品检疫合格证及蔬菜来源证明作为肉类、蔬菜来源依据,以批发市场交易凭证、肉类蔬菜流通服务IC卡为肉类蔬菜流向依据,做到卡单同行,确保来源与流向信息相互关联。
配送企业子系统
以电子化配送为原则,在配送系统建立集进场、检测、领料、分拣、配发、打单、写卡于一体蔬菜配送信息追溯系统,实现全程物流与信息流相对接。
标准化菜市场子系统
以入场确认、摊位间调拨和零售交易打单管理为核心内容,零售市场以交易凭证(屠宰厂或批发市场开具)、蔬菜来源证明或检测合格证明(产地蔬菜进货时)作为肉类、蔬菜来源依据,与屠宰厂、批发市场等上游环节的信息对接。进行零售交易时,输出带追溯码的零售凭证,完成零售信息与进货来源信息的相互关联。
大型连锁超市子系统
覆盖大中型连锁超市直营的门店。超市以交易凭证(屠宰厂或批发市场开具)、蔬菜产地证明或检测合格证明(产地蔬菜进货时)作为肉类、蔬菜来源依据,实现进货信息的系统导入、采集及与屠宰厂、批发市场等上游环节的信息对接。同时,肉类蔬菜来源信息下传(读卡)溯源电子秤,进行商品零售交易,输出带追溯码的零售凭证。
团体消费单位子系统
覆盖政府机关、学校、企业等,要求持卡采购,并将交易信息上传至城市追溯管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