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理市按照“保护母亲湖、发展生态农业”的工作思路,围绕洱海流域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污染控制与治理并举,着重采取测土配方施肥、精准生态农业、农药减量控制、绿色防控技术和农产品安全优质生产等技术措施,倡导绿色环保,创新推广模式,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着力加快洱海流域生态循环农业向绿色化发展。
倡导绿色环保,大力实行减量化、清洁化和品牌化生产。2015年,全市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40.05万亩,减少不合理施氮肥645吨,磷肥1089 吨;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13.2万亩,推广农药减量控害增效技术5万亩,减少使用化学农药13.4吨;推广畜禽清洁养殖4.5万头,至2015年在上关、喜洲建立统一畜禽粪便收购站4个,收集粪便累计45.43万吨,节约生产成本超过8600万元。建成高标准基本农田13.99万亩,通过“三品”认证的农产品6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7个,绿色产品32个,有机产品1个。始终坚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发展思路,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加快树立名优产品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建立了一批规模农产品生产基地,放心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绿色生产、生态消费,全市拥有标准化生产基地5万亩,占全市种植面积的28.6%;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6.2万亩,占32.6%;有国家级无公害蔬菜标准示范园4个,国家级和省级标准示范养殖场各1个。
创新推广模式,实现农业产业生态循环绿色发展。实行废物处理无害化、资源利用化,推广轮作、间作、套作等农作技术和农牧结合、粮经结合等传统农作模式;推广“资源—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创新农作制度;对畜禽排泄物、农作物秸秆、蔬菜等农业废弃物实行综合利用;全年畜禽排泄物处理和利用率达95%以上,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65.5%,农用瓶、罐、薄膜等回收率达91.8%。通过沼气、太阳能为纽带的生态家园工程的实施,把沼气建设与改厨、改厕、改圈、改卫相结合,与庭院美化、绿化、净化相配套,建立了“猪—沼—粮”“猪—沼—菜”“猪—沼—果”等生态种养循环模式。据统计,已累计建有沼气1.8万口,安装太阳能7000户,已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特色亮点。同时,在海西建立2万亩“玉米—荷兰豆”,1万亩“烤烟—马铃薯—秋玉米—秋蚕豆”间套种植,合理利用时间茬口,增加复种指数,新增产值1.2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