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鹅肥肝产业标准化生产终于“有章可循”了,5月12日,由国家水禽 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王宝维主持制定的《鹅肥肝生产技术规范》,顺利通过国家审定。这是自1981年我国首次试验成功鹅肥肝以来全国首个属于鹅肥肝自己的行业标准。专家评审认为,该标准水平达国际先进。
鹅肥肝起源于2000多年前的古埃及,兴盛于法国路易十六时期,是法国美食的代表,和鱼子酱、松露一起被誉为世界三大美食,是国际上公认的名贵美食。我国早在2005年就是世界第一养鹅大国,但直到1981年才开始生产鹅肥肝,鹅肥肝目前产量位居世界第三。
据王宝维介绍,我国鹅肥肝产业化起步晚,生产技术还不够成熟,产业化程度也不高,在饲养管理、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还缺乏技术规范,导致鹅肥肝生产过程中死淘率高、血肝多、产品质量差,鹅肥肝生产监管也无章可循,使中国鹅肥肝很难进入国际市场,严重制约了我国鹅肥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近年来国内鹅肥肝市场需求量在持续增加,针对产业中出现的这一关键问题,王宝维科研团队进行了多年潜心研究,攻克了肥肝品质调控、最佳填饲时间、最佳取肝时间、减少死淘率和血肝率等一系列技术难关。与四川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家禽研究所协作,制定出《鹅肥肝生产技术规范》。该标准包括雏鹅引进、饲养管理、卫生防疫、屠宰取肝、档案记录、环境保护等内容。
受农业部畜牧业司的委托,全国畜牧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有关专家对农业行业标准《鹅肥肝生产技术规范》送审稿进行了审定。专家组在听取了标准制定首席王宝维汇报的基础上,对标准送审稿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和修改,并查阅了编制说明等文件。一致认为,该标准是在生产实践调研和开展大量科学试验的基础上根据鹅肥肝生产实际需要而制定的。标准在制定过程中对鹅肥肝生产进行了充分的调查研究,并广泛征求和采纳了国内相关领域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所制定的标准适合我国家禽生产发展需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标准水平达国际先进。
王宝维表示,这一顺利通过国家审定的生产规范,将有利于促进我国鹅肥肝产业实施标准化生产,有利于进一步提升生产水平,有利于加快产品质量与国际接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