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明年开始,北京市民将在家门口买到与之相同标准的生鲜产品。近日,北京市商务部门牵头举办“2016年度供港生鲜招标发布会”,在足额保障香港市场的前提下,首批招标的200亿元供港生鲜产品将在明年投放国内市场,包括北上广深及长三角、珠三角的60万居民将首先获用。产品覆盖肉禽蛋奶、瓜果蔬菜、米面油及调味品等。
供港“三趟快车”开进北京
从1962年到现在,供港标准食品生命线--三趟快车已经行驶了53年,从未有一天停驶。目前,香港市场上95%的活猪、100%的活牛、33%的活鸡、100%的河鲜产品、90%的蔬菜、70%以上的面粉都由内地供应。供港食品以99.999%的抽检合格率,俗称为“五个九”,成就了一个时代的传奇。
事实上,供港标准与内地QS标准总体差异并不大,供港产品之所以长期保持“五个九”的合格率,在于强大、持续、有公共财政保障的监管体系。通过标准的确立和监管的保障,确保“好孩子不变坏”。以供港生鲜为例,在种植株间距上,供港的茄子一株只允许生长3根茄子,多出的就要摘掉,确保长出的茄子尺寸大小均匀。
中国国际贸易协会国际品牌管理中心主任许京告诉记者,根据有关部门统一部署,中心开始建设公共采购平台,此次招商将对供应商进行严格的资质审核,能入围企业必须符合国内食品安全标准,获得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备案证及出口种养殖场注册资格证,持续供港澳(日韩/美/欧)食品报检报关记录,同线同标、同质同价,自愿接受第三方过程监管及飞行检查。
与供港食品同线同标同质同价
对生鲜品质要求严格的消费者,似乎对价格并不太敏感。“我最关心的就是我买到的和香港卖的是不是一模一样的。”市民张女士家中最重要的人是刚刚满十个月的宝宝,从怀孕开始,全家总动员四处寻找优质食材。张女士告诉说,如果在北京能买到与香港同样标准的食材,她肯定会成为一名忠实粉丝,贵一点也没关系。
但实际上,供港生鲜的价格与国内商品价格差异并不明显,甚至更便宜。来自国际品牌管理中心的调研数据显示,根据其在6月10日到14日对香港市场食品零售价格的监测,在调研的12项生鲜产品中,除西兰花略高于国内同期某知名电商的非促销售价之外,其余11项供港食品价格皆优于国内电商售价。
咸鸭蛋2.1元一只,450克装的有机绿豆25.6元一袋,湖南腊肉45元一斤……这是昨天招标会现场展台上样品的价格。许京表示,中心会按照产品供港的价格来进行同价采购,并力求内地销售的供港食品市场价格与香港一致甚至更低。“为了确保销售到消费者手里的产品不被调换或以次充好,我们采取‘最笨’的方法--统一配送。”他介绍说:“所有产品都由中心统一出货配送,避免了供应商或中间环节以假乱真的可能性。”
商品采购标准就高不就低
据介绍,该平台2016年的采购将达到200亿元,满足北上广深及长三角、珠三角的60万家庭的基本需求,2017年计划将向国内市场投放500亿元供港生鲜产品。
200亿元意味着什么?在全球商品采购中心运营总监张宇发布的采购产品清单中,它代表了27.5万吨蔬菜、22万吨水果、2万吨猪肉、1.5万吨牛羊肉、0.6万吨鸡肉、5.5万吨水产、2.75万吨鸡蛋、16.5万吨奶、22万吨米面杂粮、2.75万吨坚果和1.65万吨油。
事实上,品质好并且价格并不高的供港标准食品,在供应港澳的基础上还有能力进军内地,但企业却迟迟未扩展这部分巨大的市场。
供港生产企业的按兵不动,主要是习惯了其生产的“单纯”。据介绍,目前有8000多家供港标准食品供应企业,他们与香港特区方面签订长期订单,产量及价格相对稳定,并且支付有保障,企业只需搞好生产,别的心都不用操。而若要进军内地,则面临着自有品牌缺乏,物流成本高运输损耗大,销售渠道门槛高、费用高、账期长等诸多问题。
“北上广深每一个城市的消费能力都不比香港差,消费者不缺购买力,缺的是正确的引导以及可靠的背书。”北京志起未来营销咨询集团董事长李志起认为,价格问题不用过分担心,保障食品质量才是这个平台的关键。
许京介绍说,平台运营将复制供港监管体系,在保持同样监管力度下,产品采取“就高不就低”的商品采购原则。他举例说,腊肉的内地标准明显高于供港标准(供港标准亚硝酸盐要求不高于200ppm,而内地要求亚硝酸盐不高于30ppm),就以内地标准执行;而大米在日本检测范围明显更为广泛(日本要求检测579项指标,而国内标准检测项目在50项左右),则以日本检测标准执行。
除了严格的标准保障,由专家、媒体、消费者及第三方认证机构共同组成的监管委员会构成了第二道屏障。委员会将采取“双随机(人员随机、地点随机)”模式不定期通过飞行检查,对企业情况进行监督,并及时通过媒体公布相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