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至今,生猪价格持续走低,而饲料价格却一路飙升,我市大量养殖户正在“寒冬”中煎熬。生猪养殖,也再次陷入价格波动的周期“怪圈”。4年前,我市地产名企重庆南方集团成立金山谷农牧有限公司,从美国引进种猪到农村养猪。4年后,年出栏10多万头,一跃成为我市养猪老大,在全国声名鹊起。
昨天,相关专访市政协副主席、南方集团董事长孙甚林,邀“超级猪倌”讲述养猪心得,探求破解生猪价格周期“怪圈”的路径。
谈市场
腹背受敌行业整体亏损
媒体:4年前,南方集团涉足养殖业,4年来,您有哪些心得和感受?
孙甚林:4年前,我从房地产业进入一个陌生的领域生猪养殖业,走过了一段艰难创业之路,走了一些弯路。对外行来说,生猪养殖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养1~2头猪简单,而养一大群猪却是另一回事,养猪也是一门高水平的技术活儿。
媒体:4年发展,金山谷公司一跃成为我市养猪行业老大,秘诀在哪里?
孙甚林:归根到底是重视科学养殖与专业技术人才,紧紧抓住种猪科研这一核心竞争力,走完整产业链的规模化养殖道路。去年,金山谷公司盈利2000多万,发展成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今年申报的“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已通过专家现场评估。最近,公司与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缔结了产学研合作伙伴,使生猪养殖与产业研发水平逐步提高到国内顶尖水平。
如今,南方集团在种猪科研、养殖、销售及猪粪、猪尿再利用等环节已成熟,今年启动生猪屠宰和食品加工,产业链进一步完善,成为国内有影响力的畜牧龙头企业。
媒体:今年3月以来,我市生猪价格持续走低,而饲料价格却一路飙升。两面受夹,生猪养殖哀鸿一片,作为行业老大,您怎么看?
孙甚林:目前是重庆生猪市场最低迷、最困难的时期。生猪养殖盈利有个通行标准,每斤玉米价格与每斤生猪价格比,如果高于1∶6就亏本,低于1∶6就盈利。今年3月以来,玉米与生猪价格比都高于1∶6,行业整体处于亏损状态。生猪出栏价格一度仅13元/公斤,8月开始才出现微弱上涨态势。
媒体:为何生猪养殖出现行业整体亏损?
孙甚林:生猪养殖价格周期一般3~5年,当前正处在波谷时期。从市场供应来看,首先,因为去年猪肉价格高,刺激养殖户增大养殖量,造成今年市场供大于求。其次,国家为平抑猪肉价格,从美国等国家进口几十万吨冻肉,增大猪肉供给,影响国内生猪价格。第三,每逢夏季,都是猪肉销售淡季,市场需求总量减少。同时,养猪原材料成本上涨。主要饲料玉米大部分靠进口,去年,美国、印度等玉米出口大国产量减少20%,造成国内饲料价格大幅上涨。
一方面生猪出栏价起不来,另一方面饲料价格又上涨,养殖户腹背受敌,遭遇“寒冬”。
媒体:您预计“寒冬”何时才能过去?
孙甚林:预计到今冬明春,生猪出栏价格将有所上调,行业整体有望进入盈利状态。
谈风险
扶持龙头转嫁散户风险
媒体:生猪养殖陷入周期“怪圈”,如何才能走出这个“怪圈”?
孙甚林:形成周期“怪圈”的核心是我国生猪养殖以散户养殖为主。我市每年出栏1800万头生猪,八成都是散户养殖。散户养殖占主导带来的问题是形成了生猪价格的周期波动,只有等散养户退出养猪业,大型养猪企业占主导地位时,这种波动周期才会消逝。
大量散户退出养殖市场,虽会经历阵痛,但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近年来,生猪价格波动周期已从以前的5年,缩短至3年。周期越短,散养户退出速度就越快。
媒体:对散户来说,很难准确掌控市场变化,如何增加散户的抗风险能力?
孙甚林:生猪养殖的市场风险始终存在,这是市场规律。养殖环节是生猪产业链中抗风险最弱的一环,个体散养户很难抗拒风险。从全国经验来看,通过龙头公司+农户养殖模式,才能转嫁散养户的养殖风险。
因此,要从根本上增强散养户抗风险能力,首先是鼓励和扶持城市资本下乡,搞集约化和规模化养殖,形成畜牧“龙头”企业。这样散户不但获得了猪苗、饲料和药品,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技术、管理措施和销售市场等。其次,散户“抱团”形成畜牧合作社,建设一定规模养殖场,与“龙头”企业合作,共同抵御风险。第三,延长产业链,大力发展猪肉食品加工。当生猪供大于求时,生产罐头、火腿等,摆脱和延长内部循环造成的价格“怪圈”。
媒体:国外是否有抗风险制度设计?
孙甚林:有的。比如泰国及西方一些国家,对涉及重大民生的农产品,施行国家收储。当农产品价格整体低于行业盈利标准时,由国家成立的专门机构,以微利水平收购储备,保护种养殖户利益,利于社会稳定和行业健康发展。因此,建议采用收储制度。
谈对策
让更多资本下乡当龙头
媒体:你刚才谈到,城市资本下乡是破解生猪养殖价格“怪圈”的重要途径,如能才能让更多城市资本主动到农村去?
孙甚林:对中国人而言,三天不吃猪肉就会想。生猪规模养殖等现代农业项目,既是富民工程,也是一个稳定盈利的项目。然而,养殖投入大、周期长、见效慢。与房地产或工业相比,不具有“眼球经济”效应。因此,引导城市资本下乡发展养殖等农业项目,地方政府必须营造“软环境”。否则,城市资本就是有热情、有想法,也会寸步难行。
从欧美等发达国家发展历程看,从事现代农业的大型企业盈利稳定,都是百年企业,很难垮掉。只要环境好,生猪养殖的巨大市场空间,对城市资本极具吸引力。
媒体:从政策制度层面来看,如何才能进一步推动城市资本下乡?
孙甚林:目前,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对生猪养殖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例如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猪场建设补贴等。这些政策对生猪养殖业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困扰养猪业的环保和土地问题非常突出,如猪场建设用地都是临时流转土地,企业不敢进行百年大计的投入。国家应该考虑猪场建设用地长期性使用问题。
同时,在政策资金补贴方面,对散养户和规模养殖户要区别对待,鼓励和引导规模养殖。此外,应加大对种猪科研的扶持力度。
谈未来
占领塔尖成就百年企业
媒体:你刚才谈到,生猪养殖还有很大的市场空间。
孙甚林:那是当然,全球50%的生猪都在中国。遗憾的是,猪种都是欧美等发达国家引进的。而猪种处在整个生猪畜牧产业链的“金子塔尖”。过去,我们不注重猪种科研等基础研究,都是引进猪种赚快钱,造成养殖效率和品质不高,直接影响中国生猪和猪肉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和话语权。
同时,一些搞生猪育种科研的没有走出大学实验室,造成生猪科研与养殖生产严重脱节。目前,生猪行业粗放型发展,养殖水平不高,产业链各环节关联度不高,这决定生猪养殖还有很大的空间。
媒体:要成为百年企业,关键要在哪些环节有突破?
孙甚林:最核心的是育种,占领生猪产业链的金字塔尖。
生猪养殖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养1~2头猪简单,而养一大群猪却是另一回事,养猪也是一门高水平的技术活儿。
大量散户退出养殖市场,虽会经历阵痛,但这是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些搞生猪育种科研的没有走出大学实验室,造成生猪科研与养殖生产严重脱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