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一看世界500强排行榜,我们很快就能发现,位列其中的往往不是石油、钢铁、电力、汽车等能源制造企业,就是银行、保险、投资等大型金融类公司,还有不少是在行业具有垄断性地位的大型企业。如今,南京一家靠杀猪卖肉起家的中国公司,开启了自己的世界500强之梦。
这就是南京的雨润集团,一家在行业高度分散的肉制品行业做大的民营企业。他们从养猪、杀猪、卖肉全产业链的核心业务开始,向物流、旅游、商业等领域不断拓展,提出了到2015年底跻身世界500强的目标。它的底气,主要来自于雨润的江湖地位:在中国企业500强中排名128位,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位列十强,在中国肉食品加工业中则是排名第1位。
2011年,雨润集团实现销售收入907亿元人民币,与世界500强最后一位还有数百亿元的差距。对于这样一家民营企业,进军世界500强到底能否做到?带着这些疑问,环球网记者专程从北京走进了南京雨润集团,去实地一探究竟。
年屠宰7000万头,500强不是梦
2012年上半年,雨润集团下属上市公司雨润食品,因受宏观经济大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业绩增速出也现了放缓的趋势,营业额为125亿港元,较去年同期有一定的下滑。
“我们对此其实是早有了思想准备。”雨润集团副总裁李爱彬在接受环球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为完善全国产能布局,积极扩张,集团对于今年利润率下降,还是早就做好了思想准备。
雨润方面坦承,公司的主营收入来源是冷鲜猪肉,公司上半年屠宰了上千万头猪,猪肉价格由年初的9元/斤跌到了7元/斤,跌幅达到2元,由此带来了公司收入的整体下降。在猪肉下降的同时,公司并没有降低人力成本,相反却在提高职工的工资水平,每年要固定给员工平均增加10%的工资,加上运输价格上涨导致生产成本支出持续上升,这一升一降,造成了公司业绩并不理想。此外,公司面对市场竞争,加大了促销活动,让利给广大消费者。这也导致了公司收入的下降。
按照规划,雨润上半年在安徽、四川、甘肃及江西省等建设了新厂房,上游屠宰年产能达到4845万头,较2011年年底增加240万头。未来还要按照300公里的屠宰半径、500公里的肉制品深加工半径,进一步完善全国的生产销售布局,预计2015年上游屠宰产能达到7000万头,大约能满足1.4亿中国人的需求。李爱彬告诉环球网记者,到了那个时候,雨润的营收规模将会有一个较大幅度的增长,跻身世界500强,不是遥不可及的事。
提高科技含量 保证食品安全
一走进雨润的大门,整洁的楼宇、车间,碧绿的草坪,美丽的喷泉,给人一种清新、干净的感觉。
记者首先参观了生产一部车间,车间是恒温恒湿无菌环境,非工作人员不允许进入。通过玻璃窗口,记者看到有填充间、烟熏间、预冷间、无菌包装间。12台德国进口先进的真空灌肠机,从肉泥到漏斗、肠衣,再到上架,真是一气呵成。由于机械化程度高,全触摸屏操作,工人看起来并不忙碌,倒像是在研究室轻松做实验。
目前,雨润主要设备均引自德国、荷兰、丹麦、日本、瑞士等发达的食品机械大国。这让李爱彬很自豪,他指着一台正在灌装香肠的设备说,这台设备花了大约300万元,是从德国进口的,包装香肠的肠衣,看起来很普通,实际上是植物蛋白做的,一般人根本看不出来,也不知道。
据介绍,雨润的生猪屠宰设备也很先进。屠宰企业拥有从荷兰引进的施托克牲畜屠宰系统,把生猪送上传送带之后,会自动给他喷淋,然后高压电击,瞬间击昏生猪,再进行屠宰。这样不仅干净、卫生、快捷,也减轻了屠宰生猪的痛苦,相对比较人道。
据雨润文化宣传中心负责人介绍,雨润在行业内率先推出拥有21道检验检疫的全流程追溯体系,以确保食品安全。生猪进场前要进行24小时音乐静养,由专业兽医进行尿检、瘦肉精检查,进行健康筛查,病猪会被剔除出来。上了屠宰线的猪,就像其他工厂流水线上的产品一样,每头猪的猪肉都会贴上条形码,确保这些猪肉产品“来源可追溯、去向可查证、责任可追究”。
在雨润的墙上,环球网记者看到一块国家认证企业技术中心的牌子和一大串专家的名字。李爱彬解释说,我们拥有一支由外聘教授专家、博士、硕士、本科等梯队人才组成的科研开发队伍,先后与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业大学、江南大学、中国肉类研究中心、日本水产研究所、德国肉类研究所、丹麦肉类协会等近20家国内外著名的研发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墙上写的是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专家委员会名单。
李爱彬指着“食品工业是道德工业”九个大字的牌子说,这是雨润的核心经营理念,“品德优良的人生产优质产品,品德败坏的人生产劣质产品——品质代表素质”,这是我们的质量理念。雨润一直在努力提高行业透明度,实行开放办厂,不仅对媒体开放,也邀请消费者走进工厂,零距离体验屠宰、加工和生产,直面监督,让消费者和企业一起共同监管产品质量,保证质量安全。
拓展产业领域夯实500强地基
据了解,雨润近年来深耕农业全产业链,已在全国9大物流区域内,初步建立以大型物流中心为轴心,以农产品基地和销地为节点的供应链物流体系。未来五年,雨润物流将实现全国布局,覆盖30个省会城市、300个地级市和3000个基地,成为我国农副产品物流产业的领航者。
自2005年雨润控股南京中商以来,百货业成为集团的又一重要业务领域。集团实施以连锁百货为主,仓储超市为辅的战略,实现由传统百货向现代百货、单体经营向连锁经营,由同区域向跨省份扩张的发展。
在旅游业方面,集团将围绕“两山一湖一海”的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在黄山、九华山、千岛湖和海南岛等国内外名胜风景区开发高星级酒店和现代旅游产业,形成国际高端商务旅游产业链,将“雨润旅游”打造成国际化的旅游度假品牌。
据介绍,雨润食品是集团的龙头,但一枝独秀是不够的,通过食品、物流、商业、旅游等七大产业子集团齐头并进的方式,才能最终实现冲击世界500强的目标。
加强人才培养 促进企业发展
7年前,老张只是雨润车间的一名工人,最多时一天晚上带着两个学生卸过8卡车猪肉。经过公司内部的竞聘上岗,他先后在新疆、湖北、四川等地创办新厂,并担任这些生产工厂的总经理,如今调回集团总工作。
老张告诉记者,雨润在人才上实行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相结合,对内培养合格员工,对外引进优秀人才。简单讲就是:尊重人、开发人、用好人。只要有一个好的品德,有很多实践的机会。
雨润集团创始人祝义材曾讲过,企业短期发展靠领导,中期发展靠制度,长期发展靠文化。文化的基础就是人才。目前,雨润正处于新的发展阶段,并提出在十二五期间冲击世界500强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人才培养是雨润目前最迫切、最重要的工作之一。
老张对记者介绍,雨润一直在打造学习型企业,推进员工终身学习。他自己在担任分厂经理的七八年间,几乎每月都要回总部进行学习培训,接受公司聘请老师的案例教学。北京大学光华学院的EMBA课程,老张全程学习下来,深感受益匪浅。
2010年,雨润斥资1000万元成立“雨润大学”。老张颇为自豪地告诉环球网记者,雨润大学的开办,不仅是对雨润企业文化的深化和完善,也是人才培养的激励和积累,更将助力雨润在十二五期间跨进世界500强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