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食品安全法》将迎来最大规模的国家标准修订,涉及食品安全项目达82项
“我们前期的资料查询和50多次试验均已完成,9月将进入数据汇总阶段,明年将会如期完成这项食品安全国标的修订。”承担食品添加剂“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乳液”国家标准修订的省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所长兰真告诉记者。
近年来,食品安全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2012年国家启动了自《食品安全法》颁布以来,最大规模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此次涉及的食品安全项目共82项,其中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方法修订、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乳液标准的制定最终由省疾控中心执行。
8月22日,记者来到四川省疾控中心,探秘食品安全国标修订背后的故事。
竞标
参与修订单位以投标方式确定
省疾控中心微生物所承担了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方法的修订,该所所长何树森告诉记者,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一般需要经过立项、起草、审查、报批4个阶段,过程中还会有专家意见、社会公示、修改与复审等环节,确保标准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整个过程需历时一年以上。
经过反复试验、多次考证,最后形成的标准文本,还将公开征求社会各行业、各技术机构意见,必要时向国外相关机构组织征求意见。最后,经国家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专家审核通过、报卫生部批准实施。而此次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的启动与实施,把以前分散的5000余个食品标准进行清理,集中制定,规范完善。
何树森告诉记者,承担国标修订的单位是通过投标方式确定的,此次82项中投标的有科研单位、大专院校等,最终确定的都是既有较强科研力量,又有良好设备以及经验的单位。
创新
分子生物方法检验肉毒梭菌
肉毒梭菌是一种食源性致病菌,在适宜生长的无氧发酵环境中,可能产生肉毒毒素。人们吃下被污染的食物,易发生中毒现象。省疾控中心微生物所有6位专家参与肉毒梭菌及肉毒毒素检验方法的修订。何树森告诉记者,此前使用的国家标准于2003年制定,随着时代的发展,检测方法有待完善。目前,国内主要是在发生中毒事件后,才对食物中所含毒素进行检测诊断。
何树森表示,新的检测方式将参照国际标准,在原方法基础上引入了分子生物学实验室方法来检测肉毒梭菌,以期达到快速、准确和在基层实验室可开展该菌检测的条件与能力。一旦修订的检验方法通过卫生部批准,将会成为国家的强制性检验方法标准,并在全国推广实施,应用于常规食品风险监测,进一步提高相关食品安全的保障水平。
规范
“消泡剂”或将修改称谓
在饮料的自动化生产过程中,液体冲压装瓶难免产生大量泡沫,易出现液体还没装完,瓶内却已经被泡沫充满的情况。因此,饮料生产中需要利用消泡剂,以适应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兰真告诉记者,乳化硅油作为一种国家允许添加的常见消泡剂,经常用于豆制品、饮料、薯片加工工艺、发酵工艺中。
此次标准制定,省疾控中心主要从乳化硅油这个产品的成分、技术要求以及检测方法等方面进行重新规范。由于技术上、方法上的改进,对乳化硅油质量的要求提高了,乳化硅油的使用范围也扩大了。
“今后乳化硅油可能将命名为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乳液。乳化硅油是以聚二甲基硅氧烷、二氧化硅等物质为主体,经一系列复杂工艺生产而来,改称谓有利于明确添加剂的主体成分。”兰真告诉记者,目前该标准仍在制定当中,最后是否采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及其乳液这个名称,要看最终的审核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