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首创激素和抗生素高效快速检测法,建立17项关键技术标准
五分钟锁定“瘦肉精”新标准破解“检测难”
阅读提示
5分钟,生猪“瘦肉精”检测完成。
25分钟,三聚氰胺、苏丹红、地沟油、面粉增白剂初筛完成。
150分钟,牛奶激素、抗生素排查完毕。
……
8月8日,省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河北省主要畜产品中激素与抗生素检测关键技术及标准研究与应用”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验收。历经3年研究开发,河北省科技人员开发出针对26项87种激素和抗生素的关键检测方法,6项快速检测产品及快速检测方法,建立了畜产品中激素和抗生素的17项关键技术标准,填补了我国相关标准领域空白。
“这将让大部分可能出现在畜产品中的有害成分无处遁形。”省科技厅农村处处长高振峰认为,这一系列技术的“含金量”,不仅体现在其高灵敏和高精度上,更为重要的是,许多之前只适用于大型专业实验室中的检测项目,现在仅用一张试纸、一个试剂盒就可以完成,而且成本非常低廉。
“高科技检测将直接走进散养户的牛棚猪圈里。”许多专家认为,这一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的技术体系,能够将可能出现的畜产品安全隐患消灭在生产一线,一个肉类和奶制品大范围低成本快速检测的安全控制网络有望形成。
更快速
5分钟锁定“瘦肉精”
“检验完成,肉质良好!”8月13日上午10时,石家庄双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晋州分公司院内,20头养殖户送来的生猪通过检测。这一过程一改往日的繁琐:质量中心检验员首先用洁净、干燥的塑料尿杯收集猪的尿液样本,然后用一次性吸管抽取3滴无气泡尿样垂直滴入备好的3张白色试剂卡中,仅仅5分钟过后,质控线便与检测线同时显现出红色条带。
“这表示这批生猪瘦肉精检测为阴性,没有问题。”河北省科学院生物研究所细胞生化研究室副主任李春生介绍,这些小小的白色试剂卡技术含量很高,它可以筛查出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等多种类型的瘦肉精,灵敏度达3微克∕升,“这一灵敏度意味着,只要通过了这个小卡片测试的猪肉,消费者就可以放心食用。”
统计显示,河北省有各类畜牧养殖企业近2000家,每年肉类产量500万吨,禽蛋产量400万吨,年畜牧业产值近千亿元。但如何实现对畜产品的全面快速检验一直是个难题。
一个农村养猪个体户产出的猪肉,要经过哪些检测环节才能验证合格?“目前,许多地方县级检测机构设备并不完善,这种情况下,养猪户往往需要将待检肉拿到省级检测部门才能进行检测确定。”有关专家透露,这一过程“极为繁琐,耗时耗力”。如瘦肉精残留检测:待检肉进入实验室,进行至少16小时的酶解、提取瘦肉精、净化去除干扰杂质、仪器测定等检测工序,全过程需要2至3天之久,再加上往返时间,令许多养殖户感叹“肉都放臭了检测报告还没出来”。此外,200元左右的检测费用,再加上往返路费等,也成为养殖户们难以承受的负担。
即便大型肉类加工企业,想实现全面精确的检测也绝非易事。“以前即便怀疑含有瘦肉精,也很难马上拿到上级部门做检测。”石家庄双鸽食品有限责任公司质检经理林浩说,“成百上千头活猪一批送到,只能抽取有限的几头作为样本。总是担心会有漏网之鱼,而加大抽样比率成本又很高。”
瘦肉精的危害正逐渐被人们认识。“瘦肉精属于β-受体激动剂,这一物质过量食用对人体健康会造成较大危害。”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化学部部长李挥介绍:“如果长期摄入,会出现恶心、头晕、四肢无力、手颤等中毒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
该项目开发出的瘦肉精快速检测技术,则有望彻底实现瘦肉精残留的高通量、低成本、现场快速检测。
“这个试剂卡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可以说,只要看看说明书就知道怎么操作了。”林浩说,“它还有一点优势对企业和养殖户而言非常重要,那就是很便宜,检测费不到以前的十分之一。”
更全面
87种“禁药”难遁形
“养殖户可能因为奶牛患上乳腺炎而使用抗生素,甚至可能为了预防某些炎症的发生而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或激素,而在挤奶时,因担心奶头沾染细菌,个别养殖户会选择用抗生素擦拭……”一些专家表示,可能出现的抗生素过量残留,目前已经成为威胁奶制品安全的首要问题。
“自从项目组成立起,我们的核心目标就是让激素抗生素检测实现检得出、检得准、检得快。”8月14日上午,在石家庄君乐宝乳业有限公司质量中心检验室,笔者见证了这场“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较量。君乐宝的检验员利用科研人员最新的研究成果演示起抗生素检验的全过程。
检验员拿出一个比巴掌大不了多少的小盒子。“这是我们研发的广谱抗生素检测试剂盒。”李春生介绍,“取出置有芽孢杆菌培养基的三个微检测孔。微孔中分别滴入样品奶和对照奶后,奶中抗生素的浓度将决定芽孢是否生长,而这一切的结果,都将由微孔中PH指示剂通过颜色显示出来。”
2个小时后,培养基改变了颜色,样品与对照品均为黄色,“这表示抗生素含量未超标。”
“那么,市场上有一种可以令抗生素在常规检测中‘隐形’的解抗剂能否检测呢?”为了回答笔者的疑问,检验员随后又对牛奶进行了解抗剂快速初筛。李春生介绍,这种快速检测产品的原理为碘量法,借助淀粉与碘的变蓝反应来测量,若解抗剂的含量超标,其分解物将与淀粉竞争出游离碘,阻碍变蓝反应,因此最终试剂会显示白色。不到30分钟的时间,检测结果出来了,试剂呈蓝色,明确显示合格。
“项目组研发的这两个试剂盒,能够对奶制品中11种抗生素进行准确检测。”高振峰表示:“同时测定原乳中解抗剂的方法,将作为国家或行业检测标准起草的重要参考。”
“抗生素和激素检测的最大难题在于,目前抗生素种类多达几千种,常用的也有大几十种,要实现对这么多种抗生素的检测,其难度可想而知。”李挥表示,我们集成使用了色谱、色质联用等多项技术,共研发了26项87种激素和抗生素的关键检测方法,这些方法有着令人惊叹的高灵敏度。“一公斤肉或者奶中,只要有几微克的违禁物质,我们就能明确检测出来。这些检测方法同时也能够满足欧盟等国际先进标准限量检测要求。”
更有力
17项标准扫“盲区”
“技术体系成熟只是第一步,而要让这些新技术切实保障肉奶产品安全,就必须将其推广到生产和销售的各个环节中去。”高振峰认为,这有赖于具有法律效力的检测和准入技术标准的建立。
“以前,畜产品中一些抗生素和激素的检测标准在国内处于空白。”李春生说,他和项目组人员在前期调研时,就有养殖户向他们反映自己担心购买的饲料中可能含有青霉素、阿莫西林等抗生素,但由于没有检测标准,没有机构愿意给他们做检测。
“项目组建立的17项检测方法标准,填补了国内诸多领域的空白。”高振峰介绍,其中“乳及乳制品中青霉素G、青霉素V、氨苄西林、阿莫西林4种β-内酰胺类药物残留量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方法”等技术标准,为相关部门及监管机构提供了奶牛养殖中常用抗生素监测的法律参照。执法部门可执检测结果,对违规使用威胁人体健康添加物的养殖户进行处罚,帮助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更加主动、及时地发现可能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
依照建立的标准,科研人员进一步将检测手段集成化,以期降低检测成本。“你瞧,这可以算得上是一间可以移动的小型化验室。”在省食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化学部实验室内,李挥展示着一个体积仅40立方厘米的小盒子。“就是这个小东西,可以快速筛查辨别三聚氰胺、苏丹红、地沟油、面粉增白剂等常见添加剂和非食用物质。”该实验室副部长张敬轩介绍,这个小盒子同样具有灵敏快速的特点,“之前几小时的检测时间现在可以被缩短到25分钟以内,同时仪器价格和试验成本均远低于同类产品。”
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还介绍,随着相关标准的建立,项目组还在石家庄君乐宝乳业、双鸽肉制品、三元乳业等企业建设了国内首批专门针对畜产品中激素和抗生素控制的示范基地,这些先进技术已经推广至这些大型畜产品企业生产销售过程中,现已累计检测样品15000批次,涉及产品总价值20亿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