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对农业产业化的大力扶持,农牧业正面临南传统养殖向现代养殖过渡转型的历史性机遇。随着生产方式的快速转变和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制约,加之产业自身受技术、疫病、投入、环保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养殖业也处于一个打破坚冰、突破瓶颈的关键时期。如何抓住机遇,找准产业化的主攻方向?如何破解发展难题,做大做强畜牧产业?这些都是摆在每一个决策者面前的重大课题。
1 畜牧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制约因素
从总体上看,地区畜牧业正处于爬坡上坎的关键期,传统而分散的小农户生产还大量存在,其最大的问题是发展的速度、结构、质量和效益不同步,最大的风险是动物疫病和市场波动。具体制约瓶颈呈现出i个方面的特征及两个问题。
这三个方面的特征如下:一是生产总量增长较快,但基础设施薄弱,规模经营小,良种化水平低,比较效益差。小规模的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快,但大企业、大集团、大集群培育发展不足,精深加工能力滞后,知名品牌不多,产业化经营水平较低;二是消费者对畜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但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依然存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重大动物疫病呈现频发、高发态势,病原污染面较大,外来疫病威胁日益严重,养殖风险加大;三是加快畜牧业发展与保护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由于物理性治污设施投入成本大、运行费用高,难以在处于边际效益的养殖户(场)推行。加快发展规模化养殖,必须做好畜禽粪污的减量化排放、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就生产抓生产的传统观念影响深远,现代发展理念需不断强化。目前,还缺乏以畜产品加工业发展现代畜牧经济,以做大做强畜牧业助推工业,通过产加销一体化实现畜牧业价值“核聚变”效应的现代理念,导致工业与畜牧业两张皮,互相割离。
存在的两个问题如下:一是农牧业产业化基础设施较为薄弱,农牧业产业化综合水平有待提高。目前,农牧业产业化基地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新型的集约化、规模化硬件设施建设需加快,新技术、新_T艺、新品种的推广示范有待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眼务衔接有待提升,仓储保鲜、产地市场等建设需逐步扩展。政策扶持力度及农牧业产业化项目资金投入有待加强,上下联动、整体全局发展机制和体制有待改进和完善;二是土地流转进程较为缓慢,农牧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住宅等固定资产不能进入市场,已成为制约发展的瓶颈。
2 对策
立足笔者所在地区农村人多地少、居住分散、农民增收问题突出的基本情况,结合地区畜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应坚持走科技驱动型、内涵提升型、市场开拓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现代畜牧经济发展之路。
一是正确处理发展规模化养殖和以散养为主的关系。在发挥散养对满足农民自身消费需求的同时,进一步加快发展适度规模饲养,确保市场有效供给,提高农户健康养殖水平和组织化程度。
二是正确处理发展规模化养殖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畜牧业作为生态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既需要利用自然、开发资源来实现产量增长,也需要通过保护环境来保障可持续发展。种养结合是我国传统的农业循环生产方式,有利于养殖业充分利用农作物,降低养殖成本,也有利于种植业减少化肥投入,保护和提高土壤肥力,实现农牧结合、动植物互惠,建立农业生态平衡体系。
三是正确处理发展规模化养殖与加T和现代物流的关系。规模养殖的发展势必扩大对工业饲料的需求,并促进加工业从过去被动发展的“工业依附型”向主动发展的“市场主导型”转变,从而延伸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形成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格局,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四是抓住畜牧业发展和政策平台与机遇的关系。一是政府重视,为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二是消费需求的增长,为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三是农民增收的欲望,为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动力元素。畜牧业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近年来农民持续增收的一大亮点。要充分利用畜牧业规模养殖效益突出来吸引民问资金投入规模养殖,为畜牧业的发展不断增添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