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亚运村的华堂超市里,两个冷柜里摆放着进口的澳洲牛肉。不过,要让这些“远道而来”的牛肉,在中国消费者餐桌上和在澳大利亚消费者餐桌上具有同样的质量,确实不易。
澳牛集团1983年成立,自此从西澳大利亚开始战略性发展,积极向东南亚以及本地市场提供高品质的肉牛和牛肉制品。时至今日,该公司已成为澳大利亚占地第二大的牛肉生产商,拥有约40万头肉牛,同时掌握着澳大利亚北领地、西澳大利亚和昆士兰的5.8万平方公里的土地。
2009年,欧洲大型私募基金泰丰资本收购了CPC公司93%的股权。今年,泰丰资本开始与北京澳德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合作,为CPC公司的牛肉进入中国市场展开运作。
不过,要让这些“远道而来”的牛肉,在中国消费者餐桌上和在澳大利亚消费者餐桌上具有同样的质量,确实不易。为了完成这个任务,泰丰资本和北京澳德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一直在努力。
源头可控正寻伙伴
质量一直是CPC引以为傲的资本。相当于中国面积1%的牧场,水草丰美,为肉牛的野生放养提供了绝佳的生态环境。同时,CPC牧场中的肉牛全部采用阉割饲养技术,两至三年的饲养周期和国际最高标准化的屠宰流程,为用户提供美味、柔嫩多汁、高营养价值、真正纯天然的最高品质牛肉。
CPC首席执行官马克·埃文(MarkIrwin)介绍,澳大利亚从未出现过疯牛病、口蹄疫等病例;早在上世纪80年代,澳大利亚就已经消除了牛的结核病。这些都保证了澳大利亚牛肉的安全性。
对于牛的健康,CPC会将牧场圈成若干块,每一块设有取水点。由于水源是最容易导致疾病发生的,所以CPC每天都会对取水点进行检查,以确保水源未被污染。同时,CPC每隔几个月就会对牛进行检查,根据牛的年龄进行抽血、注射疫苗等。
除自然条件外,在屠宰环节CPC也严格遵守澳大利亚政府的相关规定,以确保所有红肉产品都符合最高的安全及卫生标准。
在出口环节,CPC则采用全程冷链管理,确保出口产品质量。埃文介绍,所有CPC生产的牛肉都具有可追溯系统,“牧场和牲畜都有编码,牲畜的耳标号码与其相关信息一一对应,这样可以实现对整个牲畜生命周期的追溯”。
尽管CPC的管理措施从源头上保证了牛肉的质量,但在进入中国市场后,其对于合作伙伴的管控却遇到了困难。
由于澳大利亚人工成本较高,所以澳洲牛肉大多以“四分体”形式进口到中国,再由中国的屠宰厂精细加工后进入销售渠道。目前,CPC还在对国内屠宰企业进行考察,目前还没有找到满意的合作伙伴。
北京澳德康国际贸易有限公司执行董事郭查岗介绍,目前泰丰资本、CPC和澳德康正在共同对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型屠宰企业进行重点考察,包括卫生和冷链条件等,以求确保CPC生产的牛肉进入中国后,在屠宰环节保证质量。
另一个任务是寻找合适的销售商。郭查岗介绍,对于冷鲜肉而言,0摄氏度是最佳的保鲜温度。但国内大多数超市里,冷鲜柜的温度一般控制在4~7摄氏度水平。为了不影响保鲜度,CPC牛肉特别使用的包装袋可以保证牛肉5~9天的新鲜度。
创新方式做中国市场
谈到与销售商的合作,泰丰资本董事弗盖里·利米(FergalLeamy)认为,80%的食品安全是在食品出了工厂到消费者这一过程中发生的,究其原因是冷链不足。因此,泰丰资本希望其合作的经销商在冷链方面具有较强实力,同时可以具有与泰丰资本相同的品牌观念。“其实我们与超市的利益是一致的,都不希望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所以我们会把自己的安全标准灌输到超市,只有满足条件的超市我们才会选择进入。”
为了保证冷链的合标,CPC专门从澳大利亚派人来培训中国超市的分割师和分销员。
郭查岗介绍,自己已经建议泰丰资本和CPC尝试以专卖店的形式进入北京、上海等地的市场。“我们也计算过,开专卖店的成本不见得比进入超市高。”“专卖店是一次性投入。在澳洲,CPC的牛肉也有专卖店,而且销售也不错。更重要的是,在专卖店购买牛肉的消费者,单次购买量要比在超市购买量多。这也可以保证专卖店的利润。”郭查岗表示,如果此种方式最终获得认可,不排除在专卖店中销售其他与牛肉相关产品的可能,也可以促进中国消费者对牛肉的消费。
对于CPC在中国的未来,泰丰资本中国区总裁石博充满了信心。未来5年,泰丰资本希望把澳牛集团生产牛肉的10%~20%卖给中国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