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企业交归两个儿子打理后,三全集团董事长陈泽民的重心放到全国工商联农业产业商会上。作为该商会会长,陈泽民今年提交了8份议案,其中,有5份与农业产业发展有关。其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食品工业离不开农业。农业为食品工业提供原材料,而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最有利于食品生产的安全性和标准化。
家庭农场可最大化发挥土地效能
《21世纪》:最近10年来,中央1号文件都涉及到农业改革,特别是最近几年关于城镇化的目标也越来越明确,在您看来,怎样的形式更有利于城镇化?
陈泽明:"家庭农场"是我国现代农业的一个发展方向。所谓家庭农场就是农民以自己家庭为单位的生产模式,一个家庭管理100-200亩田地,用更少的人,采取企业化、规模化、机械化、产业化的方式,达到经营更多土地的目标。和传统的小农经营相比,家庭农场由于有能力可以承包更多的土地,可以使用更好的设备,达到规模经营,提高效益;和大企业生产相比,家庭农场依靠的是家庭成员,可最大化调动家庭成员生产积极性,同时省去雇佣工人的成本,农民也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这种方式最利于最大化发挥土地单位面积的效能。
不过,家庭农场的核心还是家庭,应当控制在适当规模以内,以100-200亩为宜,此前的调研中发现,这种规模下的家庭农场一般年均净收入达到二三十万,属于最合理的经济收益。
反之,针对目前的企业搞农业,很容易出现变相圈地,做房地产的可能性,而更明智的做法应该是利用家庭农场的方式,将农民留在自己的土地上,发挥土地的作用,由此,既可以解决他们的生计问题,还可以就地解决农民的就业和安置问题,实现就地城镇化,从而真正实现人的城镇化。
农业合作社的产业链化
《21世纪》:从形式上来说,家庭农场比传统的农业生产规模更大,其同样存在小农经济中的信息不对称、技术能力不强等劣势,对此,您怎么看?
陈泽民:这些问题确实存在,因此要有抱团的思维,呈现农业合作社组合式发展,同时通过各种协会和中间组织上传下达,构建一个完整信息平台。
目前全国已有80万家有组织的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的规模比家庭农场规模更大,相当于多个家庭组织抱团在一起管理,有利于信息的沟通和资源共享,节约成本。如今的合作社除了主要产业外,还有诸多相关配套服务,同时拥有自己的物流、品牌、商标,如现代企业操作,而组团的力量让诸多信息更通畅,包括诸多商会、行业机构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让信息对称,对农业生产、技术、销售等全方位指导,如此形成农业规模经济,形成现代农业雏形。
《21世纪》:这种形式与食品安全有何联系?
陈泽民:这种形式最大的好处就是利于管理和监管,对食品安全有了根本的保障。三全目前有3500家配套小企业为它服务,它的原料来自农村。家庭农场的经营往往有一定的规模,机械化水平高,并呈现标准化的生产方式,利于形成绿色安全的食品。
《21世纪》:无论是家庭农场还是专业合作社,面临最大的障碍是什么?
陈泽民:最重要的问题还是资金问题。虽然每年国家都列出农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但在我们的调研过程中发现,很多资金并未实际发放到农民本身,资金的流向监管并不透明,专项资金无法专项用。
事实上,长期以来农村金融体系一直是我国金融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农业生产"贷款难"、"抵押难"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究其原因,根源在于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与"三农"不匹配,金融管制过于严苛,导致农村金融供给严重不足,符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金融产品较少,服务方式相对单一。
为更好的满足农村多层次的金融需求,亟须根据农业和农村实际,"松管制重监管",构建多元化、竞争强性的农村金融体系。
可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区域性中小型银行、村镇银行、贷款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消费金融公司等金融机构,并尽快放宽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中对其他资本的限制,赋予其在利率定价方面有更大的自主权。建议加快推进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银行等的改革,大力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各类银行的增资扩股和改制。
建议大力发展农村互助金融,推动加强合作社内部风险控制。并尽快出台规范民间借贷活动的法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