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猪一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中国人饮食结构不可或缺的部分。今天,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猪肉类产品仍旧在人民的饮食结构和需求中扮演重要的角色。
8月6日,第二届非洲猪瘟科学大会和研讨会在北京亮马河饭店隆重召开。会议中邀请国内外权威专家,围绕“非洲猪瘟”这一主题,探讨了当前形势,并对该病的防控方法做了交流和沟通。
陆博士在演讲中首先介绍了非洲猪瘟的病毒特征,并强调该种病毒在组织和环境有很强的存续能力,特别是在低温和当环境有有机物保护的情况下,能在pH4–13的环境中存活,对脂肪酶敏感,对蛋白水解酶有强的抗性。另外,该病毒被发现存在于病猪所有的毛发和体液中。在国内其主要传播方式有,猪肉的调运,生猪的调运,泔水喂养,昆虫叮咬,家猪的放养,员工和动物的污染,旅客携带肉制品,流浪野猪等。
此外,陆博士强调清洁消毒也是避免非洲猪瘟和其他生猪传染病污染扩散的主要手段——必须先清洗再消毒,部分清洁剂有消毒功能,部分消毒剂也有清洁功能,但应分开实施。
由于该病毒不耐热的特性,体液中60℃,30分钟,组织中70℃,30分钟的热消杀是一种有效的杀灭方法。在化学消杀方面,主要的途径有熏蒸、喷雾、喷洒、冲淋、浸泡。研究证实,在一定剂量下,该病毒对乙醚和氯仿敏感,双层脂质层可以被强碱与醛类摧毁,酚类物质能够通过外层的脂质层,氧化物质,柠檬酸,过氧酸类均对杀灭非洲猪瘟病毒有效。
另外,根据农业部印发的《非洲猪瘟防治 技术规范(试行)》和农业部2018年91号公告附件的通知,有效的化学消毒剂主要有10%的苯及苯酚、去污剂、次氯酸、碱类、戊二醛、季铵盐及过氧酸。碱类(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氯化物和酚化合物均可以有效灭杀非洲猪瘟病毒。
最后,陆博士根据不同的场景,介绍了在常规和疫病爆发期间工厂消毒的注意事项和消毒剂的应用方式,获得了与会听众的一致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