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为了使“智慧畜牧业”逐步得到完善,成为畜牧业发展的强大助力,笔者分析了“智慧畜牧业”的应用领域、“智慧畜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对策,并对“智慧畜牧业”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智慧畜牧业”;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对策
2015年3月份,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之后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荐“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将“互联网+”现代农业作为11项重点行动之一,明确提出“利用互联网提升农业生产、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的总体目标。至此,每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对“农业要与时俱进发展”提出具体要求,对于畜牧业而言,正是借助现代信息化手段发展“智慧畜牧业”的有利契机。
1 “智慧畜牧业”的定义
“智慧畜牧业”是指通过利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云计算、物联网等信息化手段,依托畜牧业生产、屠宰、流通各环节分布的不同传感工具和无线通信网络,应用于畜牧业养殖、动物防疫、动物检疫、畜产品安全监测、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畜禽屠宰管理、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动物疫情应急指挥、动物疫病风险评估、市场监测、畜禽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重要环节的先进畜牧业发展模式,能够实现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决策、智能预警,让养殖业更精细、更规范、更人性化。
2 “智慧畜牧业”的应用领域
“智慧畜牧业”是一个大概念,往往应用在较多领域,尤其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上的应用更为普遍。
2.1 畜牧业+大数据
研究机构Gartner这样定义大数据: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来适应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畜牧业中大数据的应用至少要包括以下内容:畜禽品种信息、生产经营信息、畜牧生态监测预警信息、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畜产品市场信息、畜牧业科技信息、畜牧业专家和人才信息以及畜牧业服务信息等。然后通过多项技术将数据应用起来,如采用大数据挖掘技术建立数据库,大数据分析技术增强预测判断功能,大数据采集技术收集专家人才储备库等。
2.2 畜牧业+云计算
现在云计算的定义不少于100种,比较公认的定义是由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定义的: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就能够被快速提供。对于畜牧业而言,将数据信息快速放到“云”里,增强畜牧产业链的协同作用,将畜牧生产过程、屠宰加工过程、冷链运输过程中相关信息全程开放给终端用户,包括政府监管者、畜牧企业和最终消费者,利于行业部门监管、企业发展和消费者选购。
2.3 畜牧业+物联网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一个巨大网络,包括三个关键技术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RFID)标签和嵌入式系统技术。畜牧养殖物联网系统集成智能无线传感器、无线通讯、智能控制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等专业技术,对养殖环境、生长状况等进行全方位监测并作出分析,有针对性地调整投放饲料,实现精细化饲养,从而降低成本。
3 “智慧畜牧业”的优势
3.1 养殖方式变智能
通过畜牧业自动化技术与物联网的应用结合,以智能装备为基础,物联网为主导,信息流为载体,推进畜牧业生产信息化,建设典型智慧牧场,打造智慧养殖新模式。
3.2 市场发展变智能
引导和支持畜牧业加工、物流、贸易、电商等企业,创建或搭载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采用新的商业模式和业态,大力发展“互联网+畜产品”营销,探索和推动产加销一体化,促进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充分合作。
3.3 信息服务变智能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主动解民难、排民忧、顺民意,解决好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这“最后一公里”既是重点,更是难点。以为养殖户提供优质服务为总目标,建立“智慧畜牧业”,通过现代远程援助手段,利用沟通便捷、覆盖面广的优势和属性,积极打造“最后一公里”援助平台。
3.4 行业监管变智能
紧紧围绕官方兽医的相关职责,设计功能实用、操作简单、时效性强的监管平台或移动终端,如吉林省“动监e通”,在动物检疫和无害化处理监管、监督检查和流通监管等方面形成监管智能化,信息实时上网,全省互联互通,达到各环节的联防联控。
4 “智慧畜牧业”发展的难点问题
4.1 现代畜牧兽医复合型人才稀缺,限制发展速度
目前全国各省(市)都在抓紧时间研发“智慧畜牧业”,越来越多的地区已经发现或者开始注意到,“智慧畜牧业”在各自的工作中,无论是促生产、抓监管还是提供服务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优势。但是现代畜牧兽医复合型人才的稀缺,直接影响了“智慧畜牧业”的发展速度和研发进度。传统畜牧师和兽医师在各自的领域内可以解决相应的养殖和诊疗问题,传统的计算机和移动终端的软件开发人员也能够在信息化方面有所进展,但是“智慧畜牧业”的提出,需要两者有一个契合点,让服务于畜牧业的信息平台能够拥有解决未来发展实际问题的意义。而现实是畜牧兽医工作人员不懂软件开发和应用,而软件开发人员不懂畜牧兽医的具体业务,缺少既懂宏观的畜牧兽医业务又懂基础软件开发知识的复合型人才,限制了“智慧畜牧业”的发展。
4.2 平台维护人力资源成本较高,创建不易,维护更难
笔者发现,一款应用于畜牧业的“智慧畜牧业”系统,要想具备设计好、应用好、推广好等特点实属不易,这里最重要的是相关单位缺少长期稳定的维护队伍。这样的队伍包括专职负责解答疑问的专家队伍(政策法规、养殖技术、疫病诊断、操作使用等)、软件完善队伍(美工、开发设计、维修等)、信息更新队伍(养殖相关信息、市场信息、疾病诊断信息、政策法规信息等),每项都需要若干人。除此之外,市场推广和客服也需要大量人员。往往一款软件通过前期的实地调研和设计,基本可以制作出符合养殖户们需要的平台,但是缺乏长期的维护队伍,这也是制约“智慧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4.3 政府扶持力度远远不够,“智慧畜牧业”发展受限制
“智慧畜牧业”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但是政府在扶持方面还仅仅停留在宏观文件和口号上面,实际的投入远远不够,往往是各自的部门从其他资金上想方设法挤出来的。由于缺少专项资金的设立和财政文件的支撑,各地一时间拿不出具体的办法,只能缓慢发展。“智慧畜牧业”更倾向于社会公共服务的功能,企业仅仅在软件开发和系统维护上小规模投入,但是能让“智慧畜牧业”平台发挥最大作用的往往是使用者,也就是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兼职人员,没有专项资金和奖励机制难以使其长期发展。
4.4 动物疫情频发,相关部门自顾不暇
动物疫情频繁暴发,来势凶猛,持续时间长,一时间难以消除,如非洲猪瘟,几乎席卷全国所有省份,虽然以点状暴发呈现,但是给畜牧行业带来的灾难和损失是空前的。这对人员编制少、资金短缺、装备落后的农牧部门来说,既要负责本身承担的工作任务,如疫病防疫、动物检疫、畜产品质量安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指导、执法监督和产业发展等,还要应对眼前的突发疫情,更是拿不出人、财、物来设计、研发、推广“智慧畜牧业”的应用平台。
4.5 受众人群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和年龄结构限制了“智慧畜牧业”的推广应用
我国是畜牧大国,并不是畜牧强国,养殖形式为大中型养殖企业和中小型养殖场、家庭养殖户并存。中小型养殖场和家庭养殖的养殖户普遍是生活在农村的留守老人。由于中青年人都到城市打工,家里饲养的牲畜由老人照看,这些留守老人原本文化程度就不高,获取知识的渠道也不是很畅通,导致技能水平和吸收知识的能力普遍较低。在推广现代兽医信息化服务时,他们热情很高,都清楚这是一件大好事,但是消化知识和应用的能力严重不足,这样的情况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而中小型养殖场和家庭养殖又占大多数,因此“智慧畜牧业”在农村的应用还有很大的成长空间。
4.6 构建全产业链条进度十分缓慢
在畜牧行业里,全产业链的发展十分缓慢。由于畜牧业本身的特点,贯穿养殖、屠宰、流通,最后进入市场环节,很难像其他行业一样拥有较好的资源,如现在“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也只是在对产品进行深加工后进入市场环境才选择进入,而针对活体动物及屠宰完毕的胴体,物流公司很少涉足。目前,只有少数企业可以一条龙式(养殖、屠宰、流通、市场一体化)的发展,产业链条已经成熟,这些企业往往本身就是龙头企业,更需要“智慧畜牧业”服务的对象是中小型养殖场和家庭养殖户。在短时间内养殖结构不会转变的现状下,养殖有技术、买卖有销路的“智慧畜牧业”服务平台要依靠其他产业的不断完善并介入、支撑,才可以应用。
5 对策及措施
5.1 持续建设畜牧兽医复合型人才队伍
建设一支现代畜牧兽医复合型队伍,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任务,需要各单位、各部门共同努力。一方面,高校的人才培养,既要重视对学生本身专业技能提升,也要从发展的角度将信息化手段植入到教学课程内,全面提升兽医学生利用现代技术服务本行业的能力;另一方面,政府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重点培养复合型官方兽医,创造条件让职工“走一走、看一看、学一学”,尤其“智慧畜牧业”本身附带社会公共服务色彩,更需要官方兽医具备先进理念和扩展能力。
5.2 增加资金和人力的投入
政府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并设立专项资金制订奖励机制,鼓励“智慧畜牧业”的研发、应用、宣传、推广和维护工作,保障员工福利和晋升渠道,始终让其充满工作热情。同时,企业要加大软件研发的资金投入,要开展全面彻底的调研,还要在开拓市场上着重投入。政府要拿出一定编制,让各部门组建专门的“智慧畜牧业”发展处(科)室,由原来全部兼职逐步过渡到全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方式,并由单位主要领导直接负责。
5.3 加速全产业链的构建
“智慧畜牧业”的发展需要其他行业的支撑,如物流公司可以在动物及动物产品的流通中承担运输作用。建立农业、畜牧业线上交易平台,并将平台接入主流电商平台上,如“淘宝”“京东”等,扩大其影响力和知情面。由于畜牧行业较为特殊,涉及活体和肉产品的保活、保鲜,应提供担保、保险、法律维权等功能,应有律师事务所和保险公司共同介入;第三方检测机构应承担动物及动物产品必要的全部检测或抽样检测。因此,只有较为成熟的产业体系介入“智慧畜牧业”中,才能真正发挥其服务畜牧业的作用。
5.4 扩大宣传力度
“智慧畜牧业”的宣传工作要长期、不间断地进行,要宣传到村、宣传到户,既要宣传到大型企业,更要宣传到中小型企业和家庭养殖户。通过政府部门、畜牧协会和当地畜牧圈子多方面进行。宣传方式既要依托传统媒体的影响面,如电视、报纸、广播、网络,也要利用新型媒体,笔者认为未来5~10年将会是直播平台主宰的市场,通过主播讲解,养殖户切身介绍,利用直播或拍摄热门小视频的形式扩大宣传。
5.5 设计合理,操作简单
由于地方畜牧部门面对的服务群体多为身在农村从事养殖的老年人,“智慧畜牧业”平台的设计一定要尽量简单、方便、易理解。“智慧畜牧业”的平台设计应该采取广泛的调研,设计养殖户最关心的功能,这样才能保证使用率。同时,要建立完善的动态数据库,一切功能的应用全部来源于本身的数据库,比如养殖分析、市场分析、防疫分析、风险分析等等。
6 “智慧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6.1 智能养殖
未来,“智慧畜牧业”平台不仅应用在大型养殖场,中小型养殖场和家庭养殖户也会得到普遍的应用。所有养殖场(户)都可以通过“智慧畜牧业”系统定时饲喂、通风、冲水清洗等,自动检测个体身体状况,提供从出生到出栏的最佳防疫方案,为养殖场(户)提供全面而实用的服务。
6.2 粪便利用
对于畜牧业而言,环保问题日益凸显,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才刚刚起步。未来,“智慧畜牧业”的应用也完全可以移植在此处,如通过分析设计最佳粪污的处理方案,并实现电脑自动操作,将其应用在浇灌、有机肥生产、沼气等方面,同时可以科学测出粪尿的产生量和综合利用率。
6.3 诊断完善
“智慧畜牧业”平台包括多种诊断方式:一是通过选择症状分步匹配数据库,人工智能系统自动匹配最可能发生的疾病;二是按地理位置、综合评价、兽医知名度为使用者提供附近可以出诊的兽医的联系方式;三是使用者可以直接联系平台聘请的坐席专家,拨打电话问诊。未来甚至可以将VR虚拟现实技术应用在此。
6.4 物流完善
未来将有多家物流公司进驻农村偏远地区的养殖场、屠宰场、动物交易市场等地,通过正规物流的运输形式逐步替代现在贩运经纪人(牲畜贩子),大大减少疫病传播的风险。使用者在联系当地畜牧站检疫员后,仅需在平台上选择物流公司、到达地、运输时间、动物数量等信息,就会有专门的物流人员帮助客户运输动物及动物产品。
6.5 全网销售
建立完整的畜牧业线上销售平台,涉及养殖、屠宰、市场(农贸市场、超市)等多个环节,同时端口和知名电商平台相链接,开拓销售渠道。前期着重对高端的生鲜产品进行开发,如买方可以通过网络选择某家企业屠宰动物的特定部位。
6.6 追溯准确
追溯管理一直是监管部门困惑的难题,同样也是群众最为关心的问题。目前,最难的是将分解之后的动物产品追溯到动物本身。一旦可以追溯到动物本身,那么来自哪个屠宰场和养殖场就可以继续追溯。建立“智慧畜牧业”追溯功能,如超市的肉类产品标签要标清屠宰场、养殖场,农贸市场销售要在动物的胴体皮肤(最后销售部位)上激光打印二维码,通过二维码买方可了解肉品来源。
6.7 地位提升
“智慧畜牧业”是现代畜牧兽医改革的转折点,也是畜牧业发展的支撑点。通过建立功能完备、技术成熟、简单实用的操作平台,不仅可以使畜牧业发展的更好,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且会使从事畜牧行业的人员得到更高的社会认可度,更有地位。
6.8 接口畅通
随着畜牧业和信息技术携手发展,越来越多的地方开始应用“智慧畜牧业”平台,也有越来越多畜牧信息技术公司开始开发各类系统。因为每个公司开发的软件的程序、语言、方式都会有差异,无论是各省和国家平台,还是两省之间的平台,对接起来都不便。未来的“智慧畜牧业”平台,会有一个统一的开发标准,便于和其他终端对接,以利国家统筹管理和各地的联防联控。
6.9 分析能力
随着“智慧畜牧业”平台的逐步完善,该系统将具备较强的统计分析功能,可以在产业布局和风险预警方面提供更多的参考。如现在的“南猪北调”战略,要经过系统分析拿出最佳方案,调出多少、如何布局等做得不好不仅不利于养殖业发展,更会带来巨大的环境负载压力。未来的“智慧畜牧业”将通过对大数据等合理的分析判断,指导全国养殖业的结构布局,如哪里可以发展多少动物、土地承载多少粪尿、养殖密度多少合理、疫病发生的风险等级等。
6.10 人才培养
未来的高校培养畜牧兽医人员,不仅就传统养殖和诊断技能进行教学,更会拿出一定课程就现代畜牧兽医信息化服务进行指导。同时,“智慧畜牧业”要研发教学功能,培养官方兽医的防疫、检疫、化验等技能,也要培养畜牧兽医从业人员的职业技能,并建立完备的考核系统,考核成绩具备一定说服力和认可度。